2012年第9号强热带风暴“苏拉”于7月30日下午加强为台风,14时其中心位于台湾省花莲市东南方约55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20.1度,东经124.9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3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75百帕。预计,“苏拉”将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强度继续加强。
2012年8月2日台风“苏拉”在台登陆,重创农产区。8月2日苏拉先是在东部花莲上岸,小转半圈便回到海上,迟些时候,又绕到北部的新北市再次登陆。如此路线仿佛喝醉之人晃晃荡荡,也让它在岛内媒体上搏了个“醉鬼”的名号。
“醉鬼”苏拉带来豪大雨量,重创农产区,许多农作物泡在水里,农民损失严重。2012年8月3日岛内蔬果交易量下降,价格全线上扬。彰化县一家蔬果公司总经理向媒体表示,在彰化等地,许多小黄瓜、苦瓜等爬藤类蔬菜棚架都被台风吹倒,菜花、生菜田也泡在水中,因此到货量大减。高雄、云林等地也有类似情况。截至3日中午,全台农损金皮凳额已超过3.5亿元新台币。
豪雨也引发地质灾情。花莲县遭遇泥石流,20多户民宅被埋;公路传出灾情,苏花公路落石、坍方严重,部分路段路基流失,预计一周后明埋才能恢复通车。台有关部门统计,台风苏拉横扫全台,造成5死、2失踪、16人受伤。
2012年第9号热带风暴“苏拉”中心于8月3日晚18时32分左右经江西抚州资溪县大觉山进入该省,进入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8级(18m/s)。受强降雨影响,江西省铅山县武夷山镇通往福建公路塌方达20多米。因“苏拉”影响,2日20时至3日20时,鄱阳湖周边和平原河谷地区有18个市县的34个测站出现8级以上大风。记者从江西省水利部门获悉,截至3日晚21时,该省34个县出现中到大雨,14个县出现暴雨,2个县出现大暴雨。其中上饶市铅山县雨量达206.0毫米、黎川县达145.0毫米;据江西省气象局预计,“苏拉”中心将在江西滞留24-30小时,期间带来较明显的风雨。3日晚间,来自江西省铅山县防汛抗旱办公室最新报告显示,该县篁碧乡已转移398人,位于铅山县武夷山脉北麓的武夷山镇通往福建公路塌方达20多米,暂无人员伤亡报告。
第9号台风“苏拉”2012年8月3日登陆闽东。一周时间里,“苏拉”在福建沿海形成了最高13级的强风和8.5米高的巨浪,全省有59个县降暴雨到特大暴雨,造成该省汀江、交溪、晋江、九龙江、富屯溪部分站点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但台风过后,福建取得了人员“零伤亡”、财产“少损失”抗风成果,多年积累而来的防风机制经受住了考验。
福建省伏季休渔7月31日结束,各地渔港千帆待发,却恰逢农历六月天文大潮,专家预测,台风将在沿海形成风、雨、潮“三碰头”局面,且时间激握蚂长,危害大。台风期间,福建全省没有发生重大险情和人员伤亡,最大奥秘在于高效的人员转移机制。经多年探索,福建形成了“全民参与”的人员转移工作机制。至“苏拉”登陆前夕,福建共组织4.1万艘船回港避风,转移人口30.6万人,其中海上转移15.7万人。为了不留死角,福建各级官员分头到各个县、乡、村驻扎,入户、包户、包人、包库、包堤、包闸,特别是针对强降雨可能带来的泥石流、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转移危险地带群众。
“苏拉”来袭前,福建省防指先后召开了8次会商会和2次全省视频会议,超前作出了8轮次安排部署,作出精细部署,确保将损失降到最低。 还有及时的公布机制。媒体配合政府在第一时间发布台风最新动向、防抗台风及次生灾害的科学知识和防抗工作最新进展;报、刊、台、网的互动联动,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直播、字幕滚动播出、手机微博发布等方式全方位报道,单是发送防御台风的公益短信就达4017万条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