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讲普通话小知识,如何讲好普通话小知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推广普通话小知识
第13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宣传口号
1.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3.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大力推广普通话。
4.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是“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5.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6.大力推广普通话,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7.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8.推广普及普通话,为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9.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扬爱国情。
10.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用文明语,做文明人。
11.爱国,首先要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12.普通话同青春携手,文明语和时尚并肩。
13.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14.从小讲好普通话,争做合格好公民。
15.学好普通话,沟通更融洽。
16.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
17.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18.推广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
19.新闻媒体要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榜样。
20.普通话: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21.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22.沟通——从普通话开始。
23.普通话融汇东西南北情,文明语温暖男女老少心。
24.说普通话,从我做起。
25.说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26.心相印,语相通,共奔小康乐融融。
27.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2010年“推普周”宣传主题)
28.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10周年。
普通话的历史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
“普通话”的定义,解放以前的几十年一直是不明确的,也存在不同看法。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的社论,文中提到:“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其中,“普通话”二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2.推普常识有哪些
推普概念和意义推普,是推广普通话的简称。
推广普通话宣传提纲和宣传口号,由全国推普周领导小组办公室2005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及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
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统一的大市场。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语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信息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之一。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是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的先决条件。
推广普及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总之,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贯彻“***”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具体行动。
3.推广普通话手抄报内容(简短的)
倡议书:普通话是我们祖国的通用语言,如果不会讲标准的普通话,就会闹出许多笑话。
我听过这样一个笑话。有一天,一位中文水平很高的外国朋友到一家中国饭店吃饭,这家饭店老板是广东人,普通话不标准。
外国朋友点完菜,老板大声告诉后面的厨师:“两份牛扒,两碟青菜,青菜一定要‘死’(洗)干净。”外国朋友听了,表情怪怪的,他一定在想:青菜怎样才算死干净呢?不要吃出毛病来。
结果他饭也没吃,转身就走了。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普通话有多么重要,所以同学们应该积极开展“推广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活动。
首先在家庭中开展“推广普通话”活动,每个同学都建议自己的家长坚持讲普通话;在参加各项活动中,同学们不仅做到自己讲普通话,还劝说别人讲普通话;作业写规范字,同学之间互相督促,共同进步。同学们还应该开展“捉拿”错别字活动搜索店牌和店面广告牌,发现错别字立刻“捉拿”,并向店主提出了“写好规范字”的建议。
搞这样的活动活动不仅提高了同学们讲好普通话的意识,同时还起到了推广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作用。身为一个新世纪的小学生,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我们代表的不仅仅是我们自己更加是我们的祖国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做好国家的小主人。
小知识: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自1998年开始,每年9月份的第三周。2007年为第十届。
普通话的定义: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是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的。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重要性:普通话,之所以这么称它,因为它是大众语言,它能使中华五十六个民族的儿女融洽地交流。
如果没有它,后果不堪设想。一个南方妇女到北方旅游,由于不小心,她的鞋子掉到了河里,而她又不习水性,她大叫,“我的孩(鞋)子掉进河里了!”立即有许多善游的北方人为此跳入河中,因为南方方言中的“鞋子”在北方人听来就是“孩子”。
再如,一个南方人和一个北方人在一起喝酒,北方人豪爽的一句“这个酒贼烈”,南方人当场愣住,因为北方人口中的“贼”就是“很,非常”的意思。诸如此类令人啼笑皆非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些足以说明普通话对人与人交流的重要性,何况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有五十六种语言。
如果人与人的交流出现隔膜,社会怎能发展?讲普通话如此重要,写规范字不也一样吗?常言道:“字如其人。”一个人的品行会通过字表现得淋漓尽致。
伟大的文学家有几个不能写一手好字?如果我们字写的龙飞凤舞,了草得连自己都不认识,又怎能让老师批改,又怎能与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363393037他人作书面交流呢?所以,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对我们尤为重要。
4.关于普通话的知识
汉语是我国的主要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并且是世界上最发展的语言之一。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也是社会斗争和发展的工具。目前,汉语正在为我国人民所进行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学好汉语,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历史的原因,汉语的发展现在还没有达到完全统一的地步。
许多严重分歧的方言妨碍了不同地区的人们的交谈,造成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许多不便。语言中的某些不统一和不合乎语法的现象不但存在在口头上,也存在在书面上。
在书面语言中,甚至在出版物中,词汇上和语法上的混乱还相当严重。为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的进一步发展的利益,必须有效地消除这些现象。
汉语统一的基础已经存在了,这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在文化教育系统中和人民生活各方面推广这种普通话,是促进汉语达到完全统一的主要方法。
为此,国务院指示如下:(一)从1956年秋季起,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在全国小学和中等学校的语文课内一律开始教学普通话。到1960年,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中学和师范学校的学生都应该基本上会说普通话,小学和师范学校的各科教师都应该用普通话教学,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师也都应该基本上用普通话教学。
各高等学校的语文教学中也应该增加普通话的内容。中等学校、高等学校的就要毕业的学生和高等学校的青年教师、助教,如果还不会说普通话,应该进行短期的补习,以便于工作。
教育部和高等教育部应该分别定出大力加强各级学校汉语教学、促进汉语规范化的专门计划,报国务院批准施行。(二)中国人民***部队文化教育中的语文课和中国人民***所属各级学校的语文课,都应该用普通话教学。
战士入伍一年之内,各级军事学校学员入学一年之内,都应该学会使用普通话。各机关业余学校中的语文教学,也都应该以普通话为标准。
(三)青年团的各地支部和工会的各地组织,都应该采用适当的和有效的方式,在青年中和工人中大力推广普通话。青年团员在学习和推广普通话方面应该起带头作用。
工厂(首先是大工厂)中的文化补习学校、文化补习班和农村中的常年民校的高级班,都应该尽可能地、逐步地推广普通话的教学。(四)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应该同各地的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合作,举办普通话讲座。
各个方言区域的广播站,在它们的日常播音节目中,必须适当地包括用普通话播音的节目,以便帮助当地的听众逐步地听懂普通话和学习说普通话。全国播音人员、全国电影演员、职业性的话剧演员和声乐(歌唱)演员,都必须受普通话的训练。
在京戏和其他戏曲演员中,也应该逐步地推广普通话。(五)全国各报社、通讯社、杂志社和出版社的编辑人员,应该学习普通话和语法修辞常识,加强对稿件的文字编辑工作。
文化部应该监督中央一级的和地方各级的出版机关指定专人负责,建立制度,训练干部,订出计划,分别在2年到5年内基本上消灭出版物上用词和造句方面的不应有的混乱现象。(六)全国铁路、交通、邮电事业中的服务人员,大城市和工矿区的商业企业中的服务人员,大城市和工矿区的卫生事业中的工作人员,大城市和工矿区的警察,司法机关中的工作人员,报社和通讯社的记者,文化馆站的工作人员,县级以上的机关、团体的工作人员,都应该学习普通话。
上述各有关机关应该分别情况,订出关于所属工作人员学习普通话的具体计划,井负责加以执行,使它们所属的一切经常接近各方面群众的工作人员在一定时期内都学会普通话。(七)一切对外交际的翻译人员,除了特殊的需要以外,应该一律用普通话进行翻译。
(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应该在1956年上半年完成汉语拼音方案,以便于普通话的教学和汉字的注音。(九)为了帮助普通话的教学,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应该在1956年编好以确定语音规范为目的的普通话正音词典,在1958年编好以确定词汇规范为目的的中型的现代汉语词典,并且会同教育部和高等教育部,组织各地师范学院和大学语文系的力量,在1956年和1957年完成全国每一个县的方言的初步调查工作。
各省教育厅应该在1956年内,根据各省方言的特点,编出指导本省人学习普通话的小册子。教育部和广播事业局应该大量灌制教学普通话的留音片。
文化部应该在1956年内摄制宣传普通话和教学普通话的电影片。(十)为了培养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干部,教育部应该经常举办普通话语音研究班,训练各地中学和师范学校的语文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各机关、团体、部队也应该派适当的干部参加受训。
同样,各省、市和县的教育行政机关也应该普遍地举办普通话语音短期训练班,训练各地中、小学和师范学校的语文教师,当地机关、团体、部队也应该派适当的干部参加学习。(十一)国务院设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国的推广普通话工作。
它的日常工作,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教育部、高等教育部、文化部、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分工进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负责整个工作的计划、指导和检查;教。
5.普通话的知识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陈遥(1)音或重迭式的名词,末尾的音节大多念轻声。
如:妈妈爸爸婆婆公公奶奶姥姥婶婶叔叔姑姑(2)以“子、头”为后缀的名词,“子”一般念作轻声,“头”绝大部分也念作轻声。如:儿子老子庙子桌子凳子椅子盆子盘子瘦子(3)以“们”为后缀的表复数的人称代语或指人的名词性词语中,“们”念作轻声。
如:来宾们女士们祖先们朋友们人们他们咱们(4)以“上、下、里”等为后缀,仅表方位意义的词语或词素,其后缀一般念轻声。如:路上面上顶上早上晚上炕上台上座上(5)以“头、面、边”为后缀构成的合成方位词,其后缀一般念作轻声。
如:前头后头外头下头上头后头里头(6)语气助词“吗、呢、吧、啦”,动态助词“着、了、过”,结构助词“的、地、得”等,均念作轻声。如:走吗?好吗?你呢?哪儿呢?看过完了走着用的(7)附着于中心词之后的趋向动词作补语时,念作轻声。
若中心词与趋向动词之间插入了“不、得”时,“不、得”念作轻声,趋向动词一般改念原调。如:起来看出拿出来看上说出来起不来看不出说不出来拿得出来看得上拿不出来看不上起得来看得出说得出来大爷决斗认真儿化是否使韵母产生了音变,取决于韵母的最末一个音素发音动作是否与卷舌动作发生冲突(即前一个动作是否妨碍了后一个动作的发生),若。
6.关于普通话的小资料
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话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称谓:***:普通话台湾官方:国语东南亚华人:华语学术界: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
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
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
上世纪三十年代瞿秋白在《鬼门关以外的战争》一文中提出,“文学革命的任务,决不止于创造出一些新式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它应当替中国建立现代的普通话的文腔。”“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应当是习惯上中国各地方共同使用的,现代‘人话’的,多音节的,有结尾的……”编辑本段普通话的定义“普通话”的定义,解放以前的几十年一直是不明确的,也存在不同看法。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的社论,文中提到:“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
其中,“普通话”二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是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的。
这个定义实质上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普通话的标准,那么这些标准如何理解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标准,并不是把北京话一切读法全部照搬,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北京话有许多土音,比如:老北京人把连词“和(hé)”说成“hàn”,把“蝴蝶(húdié)”说成“húdiěr”,把“告诉(gàosu)”说成“gàosong”,这些土音,使其他方言区的人难以接受。
另外,北京话里还有异读音现象,例如“侵略”一词,有人念“qīn lüè”、也有人念成“qǐn lüè”;“附近”一词,有人念“fùjìn”,也有人念成“fǔjìn”,这也给普通话的推广带来许多麻烦。从1956年开始,国家对北京土话的字音进行了多次审订,制定了普通话的标准读音。
因此,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当前应该以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及2005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为规范。就词汇标准来看,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指的是以广大北方话地区普遍通行的说法为准,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
北方话词语中也有许多北方各地的土语,例如北京人把“傍晚”说成“晚半晌”,把“斥责”说成“呲儿”,把“吝啬”说成“抠门儿”;北方不少地区将“玉米”称为“苞米”,将“肥皂”称为“胰子”,将“馒头”称为“馍馍”。所以,不能把所有北方话的词汇都作为普通话的词汇,要有一个选择。
有的非北方话地区的方言词有特殊的意义和表达力,北方话里没有相应的同义词,这样的词语可以吸收到普通话词汇中来。例如“搞”、“垃圾”、“尴尬”、“噱头”等词已经在书面语中经常出现,早已加入了普通话词汇行列。
普通话所选择的词汇,一般都是流行较广而且早就用于书面上的词语。近年来,国家语委正在组织人力编写《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对普通话词汇进一步作出规范。
普通话的语法标准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标准包括四个方面意思:“典范”就是排除不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白话文”就是排除文言文;“现代白话文”就是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话文;“著作”就是指普通话的书面形式,它建立在口语基础上,但又不等于一般的口语,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编辑本段普通话的由来汉语自古以来有方言同时也有共同语。
根据历史记载,春秋时候孔夫子时代管共同语叫雅言。雅言以洛阳雅言为标准。
孔夫子有三千多徒弟来自当时的各地,古代也有方言,各地的学生都讲自己的方言,孔夫子讲课的时候怎么能够让来自各地的学生都听得明白呢?因为当时有共同语叫雅言,所以孔夫子在讲学的时候用雅言,这样交际没有什么障碍。在汉代,共。
7.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资料 50字左右 5分钟答案
1、学好普通话,不会闹笑话2、讲好普通话,事事好说话3、外国宾朋到中国,到了中国学汉语。
汉语就是普通话,人人都能听得懂4、说普通话,行万里路5、人人都说普通话,祖国处处在变化6、普通话,用处大,人人说,增文化7、讲好普通话,走遍中国都不怕8、普通话,明白事9、学好普通话,发扬中国历史文化10、今年过节不说话,要说就说普通话11、说好普通话,大江南北任我游12、交流的桥梁——普通话13、说话要说普通话,沟通交流都不怕。人人都要学会它,走南闯北就不怕14、要做中华小当家,先要说好普通话15、人人都说普通话,中国人民成一家。
8.推普常识有哪些
推普概念和意义
推普,是推广普通话的简称。推广普通话宣传提纲和宣传口号,由全国推普周领导小组办公室2005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及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统一的大市场。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语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信息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之一。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是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的先决条件。推广普及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总之,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贯彻“***”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具体行动。
9.普通话的知识
普通话是我们祖国的通用语言,如果不会讲标准的普通话,就会闹出许多笑话。
我听过这样一个笑话。有一天,一位中文水平很高的外国朋友到一家中国饭店吃饭,这家饭店老板是广东人,普通话不标准。
外国朋友点完菜,老板大声告诉后面的厨师:“两份牛扒,两碟青菜,青菜一定要‘死’(洗)干净。”外国朋友听了,表情怪怪的,他一定在想:青菜怎样才算死干净呢?不要吃出毛病来。
结果他饭也没吃,转身就走了。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普通话有多么重要,所以同学们应该积极开展“推广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活动。
首先在家庭中开展“推广普通话”活动,每个同学都建议自己的家长坚持讲普通话;在参加各项活动中,同学们不仅做到自己讲普通话,还劝说别人讲普通话;作业写规范字,同学之间互相督促,共同进步。同学们还应该开展“捉拿”错别字活动搜索店牌和店面广告牌,发现错别字立刻“捉拿”,并向店主提出了“写好规范字”的建议。
搞这样的活动活动不仅提高了同学们讲好普通话的意识,同时还起到了推广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作用。身为一个新世纪的小学生,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我们代表的不仅仅是我们自己更加是我们的祖国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做好国家的小主人。
小知识: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自1998年开始,每年9月份的第三周。普通话的定义: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是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的。
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重要性:普通话,之所以这么称它,因为它是大众语言,它能使中华五十六个民族的儿女融洽地交流。如果没有它,后果不堪设想。
一个南方妇女到北方旅游,由于不小心,她的鞋子掉到了河里,而她又不习水性,她大叫,“我的孩(鞋)子掉进河里了!”立即有许多善游的北方人为此跳入河中,因为南方方言中的“鞋子”在北方人听来就是“孩子”。再如,一个南方人和一个北方人在一起喝酒,北方人豪爽的一句“这个酒贼烈”,南方人当场愣住,因为北方人口中的“贼”就是“很,非常”的意思。
1.推广普通话小知识
第13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宣传口号
1.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3.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大力推广普通话。
4.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是“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5.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6.大力推广普通话,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7.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8.推广普及普通话,为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9.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扬爱国情。
10.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用文明语,做文明人。
11.爱国,首先要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12.普通话同青春携手,文明语和时尚并肩。
13.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14.从小讲好普通话,争做合格好公民。
15.学好普通话,沟通更融洽。
16.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
17.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18.推广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
19.新闻媒体要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榜样。
20.普通话: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21.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22.沟通——从普通话开始。
23.普通话融汇东西南北情,文明语温暖男女老少心。
24.说普通话,从我做起。
25.说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26.心相印,语相通,共奔小康乐融融。
27.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2010年“推普周”宣传主题)
28.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10周年。
普通话的历史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
“普通话”的定义,解放以前的几十年一直是不明确的,也存在不同看法。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的社论,文中提到:“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其中,“普通话”二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2.关于如何说好普通话的资料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域之间的方言差异很大,即使在同一方言区中,也存在着许多令人费解的方言分支。
因此,操方言的人在交际中势必遇到障碍,直接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少数人在学与不学普通话的问题上心存疑虑,他们或多或少地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只要不从事用语言进行的工作如主持人、播音员、导游等,不说普通话并不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可现代的生活日新月异,时代的变化不断地加速,人际间的交往也日渐频繁。
在现在看来正常的生活方式转瞬间就可能落伍,与其到时被社会抛弃,不如未雨绸缪走在时代的前列。另外学习普通话,还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素质。
ؤ所以学习普通话就成了我们中专四年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ؤ那么怎样才能学好普通话呢?我认为学习普通话并不难,下几点要求来做就一定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ؤ 1.克服心理障碍ؤ普通话并不难学,难的是对心理状态的调整和改善。许多同学在学习普通话时害怕自己因生硬别扭的发音出丑,或是畏惧长时间训练的困难,这些心理障碍常常使学习进步缓慢。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及时调节我们的心理状态,放下心理包袱,大胆地开口讲。任何学习都有一个从拙笨到熟练的过程,学习普通话也不例外,要尽早达到熟练程度,只有下苦功夫克服困难,战胜畏惧心理,才能成为学习中的胜利者。
反之,如果在学习中过分顾及面子,不敢坦然面对自己的发音缺陷,更不能以顽强的意志和艰苦的努力去克服,改善它,一味的退避畏缩,其结果不仅使自己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而且容易造成心理上的阴影,加重今后学习和生活的负担。ؤ总之,调整好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是学好普通话的重要前提。
ؤ 2.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ؤ任何语言都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语言的学习和应用。
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克服本地方言环境的负面影响,尽可能为自己创造一个有利的普通话环境。ؤ要做好这一点的关键在于主观认识的加强。
如果我们有了学好普通话的迫切要求,自然就容易对普通话产生特别的兴趣和高度的自觉性,自觉寻找各种可以接触普通话的机会,对普通话学习的强烈愿望还可以促使自己自觉地运用普通话进行阅读和思维,这样做会有力的促进普通话口语表达。ؤ 3.注意自己的学习方法ؤ我们学习普通话的目的是能听,能说标准的普通话。
ؤ这就要求我们改变多年对方言的听说习惯,建立一种全新的听说能力,这并非一朝一夕的易事。一方面我们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老老实实地学习;另一方面也应该地采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ؤ例如:我们河南地区的方言的调值和普通话的调值就有很大的差别,在普通话中调值55阴平的字在河南方言调值却是24;普通话中调值为35阳平的字在河南方言中调值却是42,等等不一而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找出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发音训练,找出普通话和方言的对应规律来巧学巧记,使我们的学习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ؤ总之,学习普通话是一种长期而艰苦的活动,我们只有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到“耳到”“口到”“心到”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怎样才能讲好普通话
要学好普通话,我觉得有这么几条要领:
第一,学好拼音字母,掌握发音部位,对于局部个别的方音要反复练习直至完全到位为止。
第二,多读些拼音报上的文章等,锻炼说普通话的感觉,或者看到一个字后,就是暗暗地朗诵其标准音,并注意与方言音的对应关系,争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三,不懂就查。字典是我们很好的老师,若有不懂,定要虚心请教,直至完全正确为止。尤其要注意一些字的多音与多义等。
第四,纯属我个人的经验,也是最傻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辞典,翻开现代汉语辞典,一字一字、一词一词、一句一句、一页一页地朗读,极为有效。从这里,我受益不浅。
第五,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有人说:语言取决于环境。在一个大家都说普通话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近朱需赤。即使你方音浓重,逐渐逐渐你也会受感染的。只要我们大家一齐努力,同心携手,就一定能把普通话说好,使她真正成为我国各族人民交流的普通语言、通用语言。
4.讲好普通话有哪些方法技巧
要讲好普通话,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勤加练习,多加模仿才行。
制定训练计划:
1制定一个普通话训练计划,首先的了解自己普通话的基础如何,要做什么,怎样做才能达到练好普通话目的,俗语说: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计划才能提醒自己每天按时按量完成相应的训练计划
2个人训练计划不宜过长,以一周为制定周期,一周进行训练效果总结,总结就是查找不足,找出问题,制定新的适合自己的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内容:
1找到一本杂志或者自己喜欢的小说,或者课本报纸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文章,每天大声读个1~2两篇。在网络上搜索绕口令,自己打印出来,或者保存到手机上,找到一些经典的比较有难度的绕口令,可以从短的开始。
3每天坚持看新闻,听广播,把那些新闻复述出来,声音要大而清晰,当然你也可以把主播念过的话在复述一遍,提高自己的语感和准确度。
4多和普通话好的朋友,同学交流,实践出真知,实践才能检验学习的效果,脸皮放厚点,心放宽点,来回坚持个把月就会有成效。
5.怎样才能说好普通话
1.了解自己的发音与普通话的差别,针对性的学习。要想快速的练好普通话必须知道自己的发音与普通话的差别。汉语的词汇量是很大,要是想重新学习无异是天方夜谭,而其中很多词汇都是已经掌握的。有针对性是快速学习的最有效方法。要想了解自己发音与普通话的差别,就要找好参照物,最好是要经常听收音机、录音带,看电视,听语音纯正的人说话。发现问题后要针对性的练习,尤其在日常说话的时候要注意避免区分。通过听新闻联播以及日常交流中,我发现我的问题主要出在平翘舌以及前后鼻音上,发现之后在日常交流过程中,说到这些词的时候就会留心一下,慢慢的也就会纠正过来了!
2.勤动口。光发现问题还是远远不够的,最关键的是让问题得以解决。每天晚上睡觉前读一些演讲稿或者是一些读物,不需要太多的时间,但是要力求每个字都能正确发音。尤其是在平时学习、工作、生活坚持使用普通话交流,尤其是遇到自己的发音问题的时候,要多留心,慢慢的改正,有时宁可让自己的语速慢下来,也不要错误的发音,久而久之,也就能纠正了!
3、早起半个小时像念英语一样去大声地练习普通话。
4、多说绕口令。
5、普通话测试员,纠正自己。(普通话测试员很好找,每个地区至少有五名以上的国家普通话测试员。)不要咬木塞,多模仿是最重要的。
注意:南方一些方言区的人分不清z,c,s和zh,ch,sh,就可以向普通话说得好的人请教(让他们感觉一下区别告诉你),可以知道z,c,s舌头平伸,舌尖向前;zh,ch,sh舌头稍后缩,舌尖向上翘起。
学好普通话的几条要领:
第一,学好拼音字母,掌握发音部位,对于局部个别的方音要反复练习直至完全到位为止。
第二,多读些拼音报上的文章等,锻炼说普通话的感觉,或者看到一个字后,就是暗暗地朗诵其标准音,并注意与方言音的对应关系,争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三,不懂就查。字典是我们很好的老师,若有不懂,定要虚心请教,直至完全正确为止。尤其要注意一些字的多音与多义等。
第四,纯属我个人的经验,也是最傻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辞典,翻开现代汉语辞典,一字一字、一词一词、一句一句、一页一页地朗读,极为有效。从这里,我受益不浅。
第五,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有人说:语言取决于环境。在一个大家都说普通话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近朱必赤。即使你方音浓重,逐渐逐渐你也会受感染的。只要我们大家一齐努力,同心携手,就一定能把普通话说好,使她真正成为我国各族人民交流的普通语言、通用语言。
如何练好普通话小贴士:
克服心理障碍
普通话并不难学,难的是对心理状态的调整和改善。许多同学在学习普通话时害怕自己因生硬别扭的发音出丑,或是畏惧长时间训练的困难,这些心理障碍常常使学习进步缓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及时调节我们的心理状态,放下心理包袱,大胆地开口讲。任何学习都有一个从拙笨到熟练的过程,学习普通话也不例外,要尽早达到熟练程度,只有下苦功夫克服困难,战胜畏惧心理,才能成为学习中的胜利者。反之,如果在学习中过分顾及面子,不敢坦然面对自己的发音缺陷,更不能以顽强的意志和艰苦的努力去克服,改善它,一味的退避畏缩,其结果不仅使自己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而且容易造成心理上的阴影,加重今后学习和生活的负担。
总之,调整好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是学好普通话的重要前提。
2.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任何语言都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语言的学习和应用。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克服本地方言环境的负面影响,尽可能为自己创造一个有利的普通话环境。
要做好这一点的关键在于主观认识的加强。如果我们有了学好普通话的迫切要求,自然就容易对普通话产生特别的兴趣和高度的自觉性,自觉寻找各种可以接触普通话的机会,对普通话学习的强烈愿望还可以促使自己自觉地运用普通话进行阅读和思维,这样做会有力的促进普通话口语表达。
3.注意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们学习普通话的目的是能听,能说标准的普通话。ؤ这就要求我们改变多年对方言的听说习惯,建立一种全新的听说能力,这并非一朝一夕的易事。一方面我们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老老实实地学习;另一方面也应该地采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6.怎样说好普通话
如何说好普通话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各方言区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即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
1955年,国家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名称、定义和标准,将它正式定名为“普通话”,意思是“普通”、“共通”的语言,同时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确定了普通话的内涵,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地位。
我国《宪法》总纲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及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促进社会交往,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999年《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把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和有关课程标准,纳入学校管理常规,纳入基本技能训练,渗透到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等各项教育活动中,在校园内普及使用普通话,可以提高交流效果、规范师生言行、提高师生文明意识、美化校园育人环境。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因此,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都十分重视推广使用普通话工作。
我们中和小学将普及普通话纳入教育教学要求,作为教育督导、检查、评估的内容,将普通话作为素质教育、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把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有关要求与少先队活动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教育引导并训练学生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第一、我们设立了“推普周”。
在推普周期间,我们动员三至五年级的学生制作一期“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宣传专刊的黑板报,学生们热情响应,积极制作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黑板报,对此,校领导和学生代表一起到各班进行参观评议,对学生的成果予以肯定。我们还开展了“我是小小推普员”活动,每个队员除了自己要讲好普通话之外,还做“小小推普员”,到家庭、到社区推广普通话,从身边的人教起,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成了督促的对象,让普通话成为大家日常交际的语言。
第二、重视普通话宣传工作,我们在校园的橱窗里张贴了“推广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中队小报,版面精美、色彩鲜艳,图文并茂地向大家介绍了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重要性。各中队对这份小报都严把质量关,写得细心、看得仔细、查得认真,绝不让任何一个错别字或不规范字“漏网”,让所有读报的队员和老师都能放心阅读。
第三、定期进行拼音本、写字本的评比,进行朗读和写字比赛。第四、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和校园网的语言文字宣传示范作用,每周在小雏鹰广播中,用标准的普通话给同学们讲一些有启发性的笑话、历史故事、童话故事以及自己身边发生的事。
第五、在教室里、走廊里都张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校园里设立了语言文字宣传牌。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明习惯,促进了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
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已经成为我们中和小学培养“四有”新人和创造型人才的要求和内容之一。在校园生活中,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都使用普通话,形成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
推广普通话人人有责,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来不得半点推诿。要主动不要被动,要正视不要忽视,要自信不要自卑。
中华语言,乃华夏之根,民族之魂,江山之势,国人之本!全校队员都积极投入到“推普”活动中来,“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文明风尚将在我们中和小学校园里不断延续下去。
7.如何可以说好标准普通话
一直以来自我认为普通话还说得不错,所以初高中也参加了很多的演讲、朗诵之类的比赛,那时也没人指导说我普通话有什么问题,刚上大学的我去校广播台面试时才知道自己的普通话说的有多烂,现在我已在广播台播音一个学期了,但仍感觉自己的普通话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会在网上找一些关于练普通话的一些方法,顺便贴出来跟想说好普通话的朋友们一起分享。
再补充下,其实不管怎样最要紧的还是要知道自己的普通话在哪些字音上有问题,最好找个普通话标准的人让他帮你指导下,因为只有找到后才有针对性的去练习。我当初就是平翘舌不分,把好多平舌读作了翘舌,开始自己还不知道,去广播台面试时才知道的,哈哈,后来我就把所有的平舌音写在本子上,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不断地自我纠正才改过来。
总之,先发现,多练习,相信自己,你一定行的。一、普通话的语音语音是语言的表现形式,是语意依托。
学好一种语言,首先要学好语音。学好语音,关键在于发音练习。
各个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往往会因为受到方音的干扰,而影响普通话的准确性,这种干扰程度不同地表现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上。因此,我们需要进行语言辩正,改方音为标准音。
这就需要下一番苦功,记住汉字的准确读音,多读多练,不断提高自己说普通话的水平。下面,我就把声母、韵母和声调训练中容易混淆的问题罗列如下:(—)声母训练:声母中容易混淆的有:舌尖前音(平舌音)Z、C、S和舌尖后音(翘舌音)zh、ch、sh。
1.利用汉字偏旁类推的方法例如:“章”(Zhāng))是翘舌音:由此可类推“樟”,“彰”,“障”,都是翘舌音;“成”(chéng)类推“诚”、“城”;“支”(zhī)类推“枝”、“肢”……以一个记一批。 2、借助声母和韵母的配合规律来区别普通话中ua.uai.uang三个韵母只跟zh、ch、sh拼,不跟z、c、s拼,遇到这些韵母的字,声母肯定是翘舌音。
如:装(zhuāng)窗(chuāng)霜(shuāng)拽(zhuài)揣(chuāi)衰(shuāi)抓(zhuā)刷(shuā)(二)韵母训练:韵母中容易混淆的前鼻音an、en、in与后鼻音eng、ang、ing。区别前、后鼻音韵母的方法有: 1.利用汉字偏旁类推的方法例如:“正”(zhèng)是后鼻音,由此可类推“政”“整”“证”“征”“症”都是后鼻音;“真”(zhēn)是前鼻音,由此可类推“镇”“缜”“慎”等都是前鼻音。
2.借助声母和韵母的配合规律区别普通话中d、t只跟鼻音eng、ing相拼,不跟前鼻音en、in相拼。(三)声调训练:汉语语音的最大特点是:声调区别意义。
声调是语音节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它同声母,韵母共同构成普通话的音节。在不同方言区的人们对话中,声调是最显著的区别特征,也是不同方言区的人们之间理解词义的最大障碍。
因此,声调也是学习普通话语音的重点和难点。声调训练要领:阴平调(一声),起音高高一路平;(调值为55调)阳平调(二声),从中到高往上升;(调值为55调)上声调(三声),先降后升曲折起;(调值为214调)去声调(四声),高起猛降最底层。
(调值为51调)标调口诀:a母出现莫放过,无有a母找o,e; iu、ui两韵标在后,i上让标调把点抹;单个元音头上画,轻声音节不标调。二、普通话的语流音变在说话的过程中,由于相连音节的相互影响或表情达意的需要,有些音节的结构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这种现象就叫做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是有一定规律的,掌握这些规律,可使普通话说得自然和谐,亲切柔美,不生硬别扭。普通话中语流音度的规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变调在语流中,由于相连音节的相互影响,使某个音节本来的调值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叫做变调。
普通话的变调有两类——上声变调和“一”,“不”变调。 1.上声变调的规律(1)在非上声前,念半上,就是只降不升。
如:好人老师考试笨鸟先飞(2)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念直上如:老马领导可以演讲 2.“一”,“不”变调的规律(1)“一”在非去声前念去声,去声前念阳平。如: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如: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2)“不”在去声前念阳平如:不劝告不正之风不负责(3)“一”,“不”夹在词语中间念轻声。
如:试一试看一看忙不忙跑不了(二)轻声语流中的有些音节失去了原有的声调,念得又短又轻,这种音节就是轻声。轻声比较灵活,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轻声的规律可分为规律性较强和规律性不强两种。 1.规律性较强的轻声词:(1)助词和语气词一般读轻声。
如:的、地、得、了、着、过、呢、吗、啊……(2)名词、代词的后缀读轻声。如:孩子、桌子、人们、上头、下面……(3)叠字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如:高高兴兴、痛痛快快、淅淅沥沥、爸爸、妈妈、舅舅……(4)动词的某些结果补语。如:停住、推开、关上……(5)部分词语的衬字。
如:黑不溜秋、稀里糊涂、叮零哐啷…… 2.规律性不强的轻声词:普通话中不少双音词的后一音节习惯上念轻声,这些轻声词规律性不强。例如:玻璃萝卜眼睛窗户女婿媳妇豆腐多少(三)儿化韵在语流中,后缀“儿”字不另成。
8.说好普通话的内容
1、说好普通话,用好bai规范字是校园精du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2、普及普通zhi话和用字规范化是国家一项dao重要的语言政策,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3、学校是精神文明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标兵的任务。
因此,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师生的语言素质和综合人文素质刻不容缓。扩展资料: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是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的。
早在1958年,周恩来总理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报告中就阐明:“我们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推广普通话是不是要禁止或者消灭方言?自然不是的。
方言是会长期存在的。方言不能用行政命令来禁止,也不能用人为的办法来消灭。
推广普通话,要区别老年和青年,要区别全国性活动和地方性活动,要区别今天和明天,不能一概而论。相反地,只会说普通话的人,也要学点各地方言,才能深入各个方言区的劳动群众。”
1、普通话是以北方语言为准,结合汉字标准发音而推行的中国标准官方语言。
2、推广普通话宣传提纲和宣传口号,由全国推普周领导小组办公室2005年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
4、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信息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之一。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是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的先决条件。推广普及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文章分享结束,讲普通话小知识和如何讲好普通话小知识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