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期,我国的消费品市场还基本属于卖方市场,很多企业看准了这一点,抓住市场机会,选择一个行业,不断进行可能产品的技术创新,不断开发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并迅速发展起来。例如当时的巨人集团、太阳神集团以及长虹、康佳、海尔等,这些企业都曾经辉煌过。当然后来有些企业由于公司战略的失误倒下去了,有些由于始终在较正确的轨迹到上运行,所以一直以较高的速度发展到今天。可以说,这些企业在创业之初,在开发新产品、在企业的技术创新的思路上基本是一致的,那就是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要围着市场转,即使企业没有进行技术创新的资源,也要获取资源以满足这种思路。应该说,这些企业的技术创新基本上采用的是产业组织模式。那么,什么是产业组织模式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回顾战略管理学家对战略的产业组织模式的看法,他们认为,企业获得高于平均水平投资收益率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之外的环境特点,其中尤其重要的是与所选行业特点有关的因素。行业选择决策对企业投资收益率的影响比企业内部决策更大。因此通过行业特点和行业竞陆前争结构的分析,尤其是对行业规模经济、进入障碍、产品差异、集中度、替代产品等行业特点的分析就可以基本正确地判断一个企业可能达到的投资收益率,可以判断企业应在哪些方面进行技术创新。这些企业把企业技术创新的努力方向基本上建立在选择好的行业基础上,他们在企业战略选择上采用的是“机会带动”的增长方式。技术创新战略作为职能战略,是服务于公司战略的。采用产业组织模式的企业在制定技术创新战略时仍延续了上述思路。他们的技术创新战略是“机会带动”的。
采用产业组织模式技术创新战略的企业有下面一些具体表现:
1.对新产品、新行业非常敏感,并且反映强烈。因为他们认为新产品、新行业能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企业应该抓住这些机会。
2.注重应用开发,注重模仿。在竞争对手开发出新产品以后,由于跟进的需要,他们会马上进行模仿,以不放过可能的市场机会。而且,新的市场机会到来时,企业需要马上进入,所以他们的技术创新更侧重于离可商品化产品最近的应用开发,而不是注重基础。
3.注重引进,不注意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因为新技术不断涌现,新产品不断被开发、新的行业也不断向这些企业招手,企业刚刚培育的研发力量面对新的研发需求束手无策,企业为了抓住市场机会,又会不断去企业之外挖掘满足条件的研发资源。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循环,随着企业不断进入新的领域,不断地扩张,其研发资源也不断地被引进,不断地扩张,企业始终难以培养核心能力。
产业组织模式曾一度为管理者所推崇。研究者也不断完善其理论基础。这种模式的经济学基础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以及所选择的战略能否成功并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投资收益率,很大程度上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和限制;
(2)在同行业或者同一行业层次上竞争的大多数企业一般控制着基本相同的技术创新资源和实施基本相同的技术创新战略;
(3)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的资源在企业间是流动的,因此企业之间在资源方面的差异很快就可以被克服;
(4)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管理者都是理性的,都会根据预期利润最大化原则来进行决策。
在此基础上,采用产业组织模式伍或的企业在制定技术创新战略之前,首先要选择一个具有最大盈利潜力的行业,其次是能够根据这个行业的结构特点以及面临的市场机会考虑应推出的产品,进而制定和实施相匹配的技术创新战略,而这些重要的选择都是理性分析和决策的结果。至于企业是否具备成功所需要的技术创新资源和能力则是相对次要的,因为企业可以通过买卖从各种市场早橘清上获得它们。也许正是出于上述假设,那些采用“机会带动”增长方式的企业管理者在考虑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地进入新的行业的同时,并不认真地考虑自己是否有把握机会的技术创新资源和能力。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市场需求或者机会对技术创新也有拉动作用。在现代社会中,市场机会是与消费者的需求紧密关联的。消费规模的扩张、结构的演变和升级与社会可供利用的资源有限性的矛盾需要技术创新来实现经济的内涵、集约增长,以使经济增长的速度快于需求扩张的速度。而且,需求结构的衍变、升级与传统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的矛盾也只能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产品功能的加速换代,从而为社会提供多品种、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和服务。这种需求的变动不断影响着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市场机会拉动技术创新的途径主要有:(1)提供技术创新思路;(2)提供技术创新机会;(3)诱发企业创新战略。市场需求可能不仅仅为企业提供一次机会,因为市场需求可能需要多次创新才能实现,也可能需要持续不断的创新活动作为支持。对市场机会认识深刻的管理这应该对企业的产品有战略谋划,应该谋求依靠技术创新战略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动。(4)诱发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
在市场机会多和行业竞争不激烈的时代,技术创新战略思维的产业组织模式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企业战略的理论对指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从而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投资收益率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许多大企业在创业之初几乎是依靠这种战略思维从零发展起来的。如海尔、TCL等等。产业组织模式技术创新战略的特点是:
(1)强调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尤其行业特点和机会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目标及途径的影响;
(2)强调行业选择、行业竞争结构分析在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制定过程中的重要性。但是产业组织模式存在着过分强调外部环境和市场影响的局限性,并且忽略了企业内部因素,尤其是企业技术创新所需的资源、创新能力对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的影响。在我国90年代初,一些盲目多元化、过分多元化、过快多元化和过度多元化的企业在制定技术创新战略时决大多采用的是产业组织模式的技术创新战略。以这种技术创新战略为支撑的企业出现的失误在一定程度上证明这种战略思维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当前,海尔集团,特别是TCL集团在新产品的开发的速度和程度或者说广度和深度方面都非常引人注目,原因是他们看到。
(1)家电行业是渠道密集型行业,利用健全和可控的渠道,销售多种产品可以获得范围经济效益,他们需要更多的产品品种数;
(2)家电行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将产生许多新的机会,错过这些机会是很可惜的。但是令人担心的是这两个集团在制定技术创新战略乃至企业发展战略时,是否对实施和支撑这种战略所需要的技术创新能力给予了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