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抢救44天后,3月18日,部分湖北省援建的华山医院医护人员返回上海。翻开这家医院113年的历史,几乎每一次有急诊病人需要帮助的时候,都能看到华山医院白衣战士的身影,甚至可以追溯到这家医院成立之初。今年1月24日除夕,华山医院首批医疗队赶到医院集合。深夜,华山医院的标志性建筑“红会旧楼”,与无数不眠之人一起,见证了这场紧急远征。这是一座古典风格、三层砖木结构、朝南的游廊式建筑。1909年,慈善家沈敦和先生以53.64亿银买下徐家汇路7号14亩土地,作为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和医馆(华山医院前身)的旧址,开始兴建医院和医馆。“红十字老建筑”诞生了。1910年,大楼建成,有病床50张,内、外各科室,招收医学生20人。5月这两栋楼建成后没多久,那年夏天就传来皖北干旱瘟疫的消息。医院立即派出由医生和医学生组成的四支医疗队抢救受害者。次年,在医院和医馆正式启用(10月14日)和辛亥革命爆发(10月10日)之际,医院派出30多名医生、男女护士到武汉战场,设立临时医院救治伤员。年轻的丹麦医生布里吉尔·奥勒森因救治伤员过度劳累,于当年12月12日在当地病逝。为了纪念他,汉口建起了一座纪念碑。一百多年后,疫情发生,华山医院的医生第一次逆行,出现在了他们前辈曾经战斗过的武汉。两家刚有家几个月的医院可以派医生来帮忙抗疫情。这样一家医院的历史几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这家医院承载着奉献和援助的基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这家医院的医疗救援队出现在青岛,建立临时医院,抢救成千上万的战争受害者;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时任院长牛会林带领医院医疗救援队奔赴灾区,不仅是当时日本唯一的外国救援队,还捐赠了药品和物资;1924年,江浙军混战,医院组织救护队救治伤病员。到1927年,这家刚满20岁的医院已经初具规模。1928年,该院红豆博客在新创办的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上海医学院前身)实习医院挂牌。日门诊量从100多人增加到300人,医院床位也增加到300张。当时的院长严福清对医生的管理非常严格:医院建立了住院医师培训制度,规定期限为三年,期间不准结婚;除了周日和国定假日,每周只有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休息。此外,医院严格执行住院医师及以上年度聘任制和淘汰制,规定专职医务人员不得兼职或开始行医。1935年,医院租用迪化北路(现乌鲁木齐北路)498弄37号和41号房屋作为职工宿舍。就在医院规模逐渐扩大,一批医学红豆博主毕业的时候,抗日战争又来了。1949年,上海解放。迎来和平后,医生们立即走出医院,参加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流行病战争。当时,上海血吸虫病流行的乡镇有42个,面积602平方公里,患者超过11.5万人。“由于网螺等河流密集,血吸虫疫情严重,很多人灭绝,农村荒芜。上海朱寨乡思库里村20年前有20户人家,解放时只剩下12户,其中8户是寡妇。市红豆博客里有成千上万的青年男女,因为小时候得了血吸虫病,发育不良,不能结婚。”血吸虫病患者的症状包括咳嗽、发烧、腹水和脾肿大。晚期患者极瘦,慢性起病期可长达20年。1950年1月,上海大规模的血防工作拉开序幕。医院组织医务人员参加上海郊区和嘉兴医疗队,为解放军治疗血吸虫病。华山医院的钱迪医生是上海血防大队的医学顾问。4月,钱穆因事迹突出,荣立二等功,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成为中国医学界最早的劳动模范之一。据媒体报道,当时全市动员了3500多名医务人员,在流行区调查了近60万人。仅1958年,上海就组织300万人(次),结合兴修水利、积肥,将5000多条有螺河道全部排干,铲除两岸和河底的螺土。1958年9月28日,新华社发文宣布:“危害上海嘉定、上海、宝山、浦东四县人民近百年的血吸虫病,在嘉定、上海已基本消灭,在宝山、浦东已完全消灭。”期间华山医院几经更名:1952年改为专科医院,更名为上海医学院内科学院。1955年4月,内科改为内科医院,8月恢复外科编制,再次更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65年更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大地震。当天下午,华山医院派出数十名医护人员组成抗震救灾医疗队,分三批参加了当地为期两年的救援工作。当时前往唐山的华山医院医生杨汉明回忆说,到达地震灾区后,医生们发现没有适合手术的外部条件,余震不断,消毒物资短缺。“我们去问生产大队有没有酒,他们很大方地给了我们。我们用老北京二锅头和本地老白干做消毒酒精。我们还把装满肥料的塑料袋清洗干净,剪了三个洞,消毒后作为手术衣穿在身上。天气热,护士在手术过程中擦汗,背后扇风降温。在上海进行此类手术期间仍有感染病例,但在唐山进行手术期间没有出现感染。”为了防止地震后传染病的流行,医生应该给当地人民注射疫苗。但是注射器和针头只有当地医院才有,当地医院的破墙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所以没人敢进去拿。“我们医疗队员组成‘敢死队’,一个接一个,屏住呼吸冲向预定地点,一有动静就冲出去。场面真是惊心动魄。”当时,上海华山医院、中山医院等多家上海医院的相关力量,在唐山师范学校联合建设了一所抗震救灾医院,长期支援当地医疗。当时医生要给10万单位的工作人员打破伤风针。“针量非常大,全院医护人员都动员起来,整天锯安瓿。”医生所到之处,给急需帮助的人带来了生命的希望,也延伸了红十字会的博爱和救助精神。1991年,时任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的韩长林宣布华山医院恢复“中国红十字会华山医院”称号。随着上海市第一医学院数次更名,医院名称分别于1985年、2000年、2001年变更为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无论改什么名字,医院的人性、博爱、奉献精神不变。在1988年上海甲肝疫情、1998年江西九江抗洪救灾、2003年抗击非典等一系列重大医疗救援中,华山医院的医护人员都冲在第一线。今年1月23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马鑫在科室主任群里转发相关通知后,又加了一条“使命召唤”。不到一个小时,三批华山医院医疗队迅速组建起来。很快,在本该是万家团圆的除夕夜,他们逆行的身影出现在武汉。(参考华山医院档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常识网 » 华山医院怎么样(华山医院三把刀都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