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龄农民工的增多,似乎可印证一个常见的说法: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从数据上看是这样的:全国的农民工总量,从2009年的22978万人到2014年的27395万人……在这6年中,农民工总量以平均3.59%的速度逐年增长。与此同时,50岁以上农民工从2009年2803万人到2012年的3969万人,其绝对数量以12.32%的速度,占农民工总数的比重以7.39%的速度保持增长。
但得看到,2009年以来,我国的15至59岁人口的发展趋势是:2009年为9.21亿人,占总人口的69.0%;2010年9.40亿人,占70.1%;2011年9.41亿人,占69.8%……到2014年是9.30亿人,占68.0%。可以看到2009年到2011年,我国15至59岁人口逐年增长。到2011年,该年龄段人口达到峰值。从2012年开始逐年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2011至2014年平均下降速度仅为0.39%。且减少的人口应多集中在当年新加入的15岁人口。
总结以上的定量分析,我们似乎可得出三点结论:其一,中国的15岁至59岁人口虽然从2012年以来游搏昌略有下降,但下降幅度很小,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不可能很神扒大。其二,虽然该年龄段人口有所下降,但农民工数量至少到2014年仍一直在增长。其三,50岁以上农民工的绝对数量和占农民工比重至少到2012年,同样保持着逐年增长态势,且增长幅度远高于农民工增幅。
根据这三点结论,我们该在
社会政策上做出什么反思呢?其一,如今社会上流传甚广的“我国劳动力已然不足”并非事实真相,若说农民工数量在减少那更不是事实,近年来东部沿海
地区的“民工荒”,其实是地方政府的人口政策和就业政策造成的。其二,如果与在家抱孙子、跳广场舞的城市老银卖人相比,50岁以上的大龄农民工还在干着重体力活挣钱,他们之间差的就是“国民待遇”,是社会保障。而这种情景还在继续扩散。其三,我国年轻劳动力去哪里了?尤其是80后、90后的农民工,数以亿计的他们如今在哪个领域就业,我们产业结构调整是否也该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值得思考。
不是劳动力不足,而是很多的工作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握衫去干。
比如现在建筑市场木工和钢筋工,师傅的价格已经在每天300-400之间,一般的也在每天200-300左右。但是现在很多的人不愿意去干,这些活键皮灶苦而累,加上现在农村周边小城市的发展也需要劳力,人们也就不愿舍近求远,导致现在大城市的基本稿扮劳动力缺乏。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