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及发展


形成过程:没有任何成文法律为依据,依靠惯例形成的。

起源: 16—18世纪初,枢密院中外交委员会;

形成:18世纪早期,英王退出内阁,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

发展:18世纪后期,形成内阁可以提前大选例;

完善:19世纪上半期,两党制度建立而完善。

内阁野悄的权力:(1) 制定(政策);(2)提交(议案);(3) 行使(最高行政权):(4)协调(政府职权);(5)紧急状态下紧急行动;(槐脊早6)必要时宣布提前大选。

扩展资料

英国的内阁制度起源于都铎王朝时期枢密院的外交委员会,从16世纪初直到18世纪初,内阁制依然处于萌芽状态。

18世纪早铅雀期英王乔治一世统治时(在“历史纵横”栏内了解乔治一世及首开英国内阁制的先声),由下院多数党领袖(当时是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这形成了一种政治惯例,首开了英国内阁制的先声。

18世纪初期,辉格党在英国政坛日益占有优势,实际掌握了政权,国王的主要咨询机构逐渐发展成内阁。辉格党领袖华尔波尔实际上是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在“历史纵横”栏内了解华尔波尔及英国的内阁制开始形成,并逐渐向责任制内阁的方向发展),英国的内阁制开始形成。

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这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国责任内阁制


一、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含义:内阁由议会产生,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2、形成过程:没有任何成文法律为依据,依靠惯例形成的
(1)起源: 16—18世纪初,枢密院中外交委员会
(2)形成:18世纪早期,英王退出内阁,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
(3)发展:18C后期,形成内阁可以提前大选例
(4)完善:19世纪上半期,两党制度建立而完善
3、内阁的权力
(1) 制定(政策);(2)提交(议案);(3) 行使(最高行政权):(4)协调(政府职权);(5)紧急状态下紧急行动;(6)必要时宣布提前大选
4、内阁的地位
英国最高行政机构,最高立法动议机构。19--20世纪以来,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核心。
5、内阁制原则:
(1)产生方式:下院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内阁成员由首相从下院多数党议员中挑选任命。
(2)统治方式:全体一致,集体负责制。
(3)去留方式:内阁失去下议院信任时,全体辞职或请求国王下令解散下院,重新进行大选。
6、议会与内阁的关系:芹销
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后来发展为由内阁控制议会。
二、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影响
1、代议制的含义: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和决定国家大事,行嫌裤游使国家权力。
2、英国宪政(或政治制度)的特点:
(1)、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三者融为一体;
(2)、君主保留,但议会掌权;
(3)、以议会和责任内阁为核心;
(4)、国王临朝不理政,代表国家,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3、历史意义(影响)
①、有利于缓解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促使英国进入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快速纯逗发展的时期。
②、顺应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社会的历史潮流,促进了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发展。
③、对于欧洲和北美地区,以及英国海外殖民地的政治文明进程,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今天,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采用了英国式代议制民主的政治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