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产卵科普知识 蚂蚁的科普知识

今天来为大家解答蚂蚁产卵科普小知识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蚂蚁的科普知识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关于蚂蚁的哪些知识至少6个

蚂蚁常识:1、蚂蚁别名:

蚂蚁别名蚁、玄驹、昆蜉、蚍蜉蚂。

蚂蚁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2、蚂蚁种类:

蚂蚁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种,有21亚科283属,我国境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据统计全地球大约有十千万亿只蚂蚁,占地球动物总数的四分之一。

蚂蚁主要有:小黄家蚁、大头蚁、工蚁、剑颚臭家蚁、伊氏臭蚁、黑蚁六种。

白蚁不属于蚂蚁。

3、蚂蚁寿命:

蚂蚁的寿命很长,工蚁可生存几星期至3-10年,蚁后则可存活几年甚至十年。一个蚁巢在1个地方可生长几年甚至十几年。

4、蚂蚁的外形特征:

(1)蚂蚁体形小,颜色有黑、褐、黄、红等。

(2)蚂蚁体壁具弹性,且光滑或有微毛。口器咀嚼式,上颚发达。触角膝状,柄节很长,末端2~3节膨大,全触角分4~13节。腹部呈结状。分有翅或无翅。前足的距离大,梳状,为净角器(清理触角用)。

(3)蚂蚁的外部形态分头、胸、腹三部分,有六条腿。

(4)蚂蚁卵约0.5毫米长,呈不规则的椭圆形,乳白色,幼虫蠕虫状半透明。

工蚁体形细小,身体长约2.8毫米,全身棕黄,单个蚂蚁要细看才易发现。

雄、雌蚁体都比较粗大。腹部肥胖,头、胸棕黄色,腹部前半部棕黄色,后半部棕褐色。

雄蚁体长约5.5毫米。雌蚁体长约6.2毫米。

5、蚂蚁的习性:

(1)蚂蚁为典型的社会性群体,具有社会性的3大要素:

同种个体间能相互合作照顾幼体;

具明确的劳动分工;

在蚁群内至少二个世代重叠(不排除个别情况),且子代能在一段时间内照顾上一代。

(2)蚂蚁一般都会在地下筑巢,地下巢穴的规模非常大。

一般工蚁负责建造巢穴。而出入口大多是一个拱起的小土丘,像火山那样中间有个洞。其次也有用来通风的洞口,巢穴里的每个房间都有明确分类。温暖潮湿的土壤是它们的最爱。

(3)蚂蚁通常生活在干燥的地区,能勉强在水中存活两个星期。

6、

蚂蚁群内的分工:(1)蚁后:

有生殖能力的雌性,又称母蚁。

蚁后在群体中体型最大,特别是胸部大,生殖器官发达,在大部分种类和情况下只有蚁后负责产卵。

(2)雌蚁:

交尾后有生殖能力的雌性,交尾后脱翅成为新的蚁后,俗称“公主”或“天使”,大部分雌蚁在交配后会脱翅,但是极少数不会脱翅。

(3)雄蚁:

又称父蚁。

有翅。头圆小,上颚不发达,触角细长。有发达的生殖器官和外生殖器,主要职能是与蚁后交配,俗称“王子”或“蚊子”。

完成交配后不久即死亡。

(4)工蚁:

又称职蚁。

无翅,是不发育的雌性,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复眼小,单眼极微小或无。上颚、触角和三对足都很发达,善于步行奔走。

工蚁没有生殖能力。

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饲喂幼虫及蚁后等。

(5)兵蚁:

“兵蚁”是对某些蚂蚁种类的大工蚁的俗称,是没有生殖能力的雌蚁。

头大,上颚发达,可以粉碎坚硬食物,在保卫群体时即成为战斗的武器。

蚂蚁的科普知识

[mǎ yǐ]

蚂蚁

(昆虫)

蚂蚁(ant)是一种昆虫。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种,有21亚科283属,中国境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最近还发现了无性繁殖的蚂蚁新物种。蚂蚁的寿命很长,工蚁可生存几星期至3-10年,蚁后则可存活几年甚至十年。一个蚁巢在1个地方可生长几年甚至十几年。需要注意的是,白蚁不属于蚂蚁。

蚂蚁特性

编辑

显微镜下的蚂蚁

蚂蚁为典型的社会性群体。具有社会性的3大要素:同种个体间能相互合作照顾幼体;具明确的劳动分工;在蚁群内至少二个世代重叠(不排除个别情况),且子代能在一段时间内照顾上一代。[1]

蚂蚁绝对是建筑专家,蚁巢内有许多分室,这些分室各有用处。蚁窝牢固、安全、舒服,道路四通八达,错综复杂。蚁窝外面还有一圈土,还有一些储备食物的地方,里面通风、凉快、冬暖夏凉,食物不易坏掉。[2]

蚂蚁也是动物世界赫赫有名的建筑师。它们利用颚部在地下挖洞,通过一粒一粒搬运沙土,建造它们的蚁穴。蚁穴的“房间”将一直保持建造之初的形态,除非土壤严重干化。蚂蚁研究专家沃尔特·奇尔盖尔对蚁穴进行建模。他将液态金属、石腊或者正畸石膏灌入入侵红火蚁蚁穴,凝固定型之后挖出。他说:“你可以得到一个深入地下的结构。”根据他的观察,最靠近地表的区域蚁室最多,深度越深,蚁室越少,面积也越小。他说:“为了做到这一点,蚂蚁必须了解它们相对于地面的深度。”但它们如何“施工”仍旧是一个谜。据奇尔盖尔推测,蚂蚁可能通过感知土壤中的二氧化碳水平测量深度。[3]

蚁群分工

编辑

一般有蚁后,工蚁2级。在特定的时间出现未受精的雌蚁和雄蚁,有些种类的工蚁头部特化变大变成兵蚁。有些种生活在其他种的巢内,其幼虫由宿主的工蚁痍养。

1.蚁后:有生殖能力的雌性,或称母蚁,在群体中体型最大,特别是胸部大,生殖器官发达,在大部分种类和情况下只有蚁后负责产卵,部分种类,如猛蚁,蚁后可自己捕食。但是蚁后不能掌控整个蚁群。

2.雌蚁:交尾后有生殖能力的雌性,交尾后脱翅成为新的蚁后,俗称“公主”或“天使”,大部分雌蚁在交配后会脱翅,但是极少数不会脱翅。

3.雄蚁:或称父蚁。有翅。头圆小,上颚不发达,触角细长。有发达的生殖

弓背蚁

器官和外生殖器,主要职能是与蚁后交配,俗称“王子”或“蚊子”。完成交配后不久即死亡。

4.工蚁:又称职蚁。无翅,是不发育的雌性,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复眼小,单眼极微小或无。上颚、触角和三对足都很发达,善于步行奔走。工蚁没有生殖能力。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饲喂幼虫及蚁后等。为了冬眠,蚂蚁们要在秋天吃大量的食物来储存体内的脂肪,而在接下来的整个冬天它们是不进食的。正因为如此,蚁群中的工蚁们几乎每天都在寻找食物,以保证蚁群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吃到足够的食物来抵御冬季的寒冷。有些种类有生殖能力,如双针棱胸切叶蚁,以及部分猛蚁。

5.兵蚁:“兵蚁”是对某些蚂蚁种类的大工蚁的俗称,是没有生殖能力的雌蚁。头大,上颚发达,可以粉碎坚硬食物,在保卫群体时即成为战斗的武器。

主要种类

编辑

猛蚁亚属类

兵蚁

猛蚁亚属首先是由Jerdon在1851年描述,他描述的种是Harpegnathos Saltalor,他指出,这种蚂蚁有四分之三英寸长,在受到惊吓或打扰时会跳跃逃走。它们上颚强壮有力,并且有厉害的尾刺。它们在地下筑巢,特别是植物的根部,捕食小昆虫。猛蚁(ponerine)是蚁科的一种,它们分布在全球亚热带,热带的潮湿地区。在大都市不常见。它们都是肉食性或捕食性蚂蚁,但有些种类也会连群结伴进行捕猎。极少数多型。结节1结,几无节前柄,后腹基部2节之间明显缢缩,尾刺外露。全球共记录42属,2000种左右。

小黄家蚁

小黄家蚁体型较小,工蚁体长仅有1.5-2毫米左右,带有针刺。国内各地都有发现,常在厨房、封闭的阳台的杂物堆底下和墙壁缝隙等处筑巢栖息,危害较广。

小黄家蚁

黄?蚁

又名黄柑蚁、红树蚁,广泛分布与我国南方。黄?蚁是树栖蚁种,会利用幼虫吐丝卷起鲜活树叶筑成"蚁包"栖息,大群落的黄?蚁普遍有多个副巢。黄?蚁生性凶猛,擅长捕食各种昆虫,因此常在农业生产上被用于生物防治。

大头蚁

大头蚁在国内分布广泛,繁殖迅速,大部分种类为多后制,少部分为单后制,蚁群内有兵蚁。

洛氏路舍蚁

洛氏路舍蚁在国内分布较广泛,为铺到蚁属。

臭蚁

臭蚁国内江浙和南方有分布,在室外树干或根部筑巢,体型小黑头酸臭蚁可抵御入侵红火蚁的危害。

切叶蚁

切叶蚁从树木和其它植物上切下叶子,将叶片用来种植真菌。它们用长出的真菌喂养幼虫(成虫主要是吸食被它们切碎叶片的汁液)。能够切下叶片的蚂蚁实际只有2个属蚂蚁(美切叶蚁属Atta和Acromyrmex)中的38种。中国国产切叶蚁属蚂蚁无切叶种植真菌能力。

牛头犬蚁

也称“澳洲巨蚁”,“斗牛犬蚁”,它们的体型在蚂蚁物种中算是比较大的,体型最大可达到5厘米,它们的身体上长着一根可以致敌人于死地的毒刺。昆士兰种的斗牛犬蚁(bulldog ant)最多可以长到三公分。

红火蚁

入侵红火蚁是火蚁的一种。它是一种农业及医学害虫,源自南美洲。它在1930年代传入美国,并于2001年及2002年透过货柜箱及草皮从美国蔓延至澳大利亚及台湾,然后又透过家居垃圾从台湾再传入中国广东省吴川县,继而蔓延至省内其他城市及香港澳门。蚁后存活2~3年。

宽节箭蚁

宽节箭蚁的学名是“Cataglyphis nodus”,它们是生活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环境中的一种蚂蚁,是目前动物世界中最耐热的物种之一。

大齿猛蚁

大齿猛蚁(Odontomachus bauri)又名诱捕颚蚁,它是自然界中上下颌闭合速度最快的掠食性动物之一,关于大齿猛蚁的一项研究显示,它的上下颌闭合速度最快可达到126-230公里/小时。

行军蚁

行军蚁生活在亚洲和亚马孙河流域,喜欢群体生活,一般一个群体就有一二百万只,它们属于迁移类的蚂蚁,没有固定的住所,习惯于在行动中发现猎物。

收获蚁

收集种子和叶的数种不同属蚁类的俗称。收获蚁属(Messor)的种收集种子,并将之去皮、贮存。农蚁属(Pogonomyrmex)螫人及痛。

织叶蚁

织叶蚁,它们的名字源自其独特的生活习性:一群蚂蚁一起协同工作,利用幼虫吐出丝将新鲜树叶捆起来形成巢穴。它们的寿命根据其体型不同而不同。

阿根廷蚁

阿根廷蚁原本生活在阿根廷,但已遍布世界上除非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阿根廷蚁最早只生活在南美洲,这种黑色蚂蚁虽然身长只有3mm,但却具备极强的攻击性。

游牧蚁

游牧蚁具体情况不详,可达上万只成群结队一起出巢。

墨西哥蜜蚁

在北美沙漠中,墨西哥蜜蚁必须要学会利用自己的身体作为食物储存器。它们体内充满了大量的流体储备食物。需要时,可以通过反刍重新获取体内的营养。还有一种墨西哥蜜蚁专门以吮吸甜柞树等的树汁为生。除满足每日正常生活需要之外,精明的蜜蚁把多余的甜汁酿制成蜜,小心翼翼地贮存在“活蜜桶”里。这些“活蜜桶”是一些享有特殊待遇的蚂蚁,除贮蜜之外,它们不再参与其他任何劳动。待到蚁群断粮季节,“活蜜桶”便“开仓放粮”,接济同胞。

军蚁

这是一个运动中的超个体。大量的“Eciton burchellii”行军蚁正形成一个攻击队形。

子弹蚁

这是神经毒素引起的痛觉最强的蚂蚁,位于亚马逊热带雨林,体长2.5-4cm,被它蜇到的疼痛像被子弹击中一般,而且会持续24小时(过几小时可能会减弱)。

猛蚁

此蚁种就是猛蚁(ponerine)属的一种,目前尚未正式列入分类学。猛蚁(ponerine)主要分布在地球亚热带以及热带的潮湿地区。在大都市几乎不常见。

猛蚁(ponerine)都是肉食性或捕食性蚂蚁,而且是蚁科中最原始的生活方式和形态结构。蚁巢一般都不大,最多只有几百多只个体。一般都不连群结伴找食物,而是单独找食物,但有些种属也会成群结伴进行捕猎。猛蚁(ponerine)的上颚长有两排牙齿,触角12节,头前部触角根部的小叶也是该种蚂蚁的一个特色。

兵蚁

蚂蚁建立群体,也是以通过婚飞方式两性相识结交为起点。相识后一见钟情,在飞行中或飞行后交尾。“新郎”寿命不长。蚂蚁交尾后不久死亡留下“遗孀”蚁后独自过着孤单生活。

蚁后脱掉翅膀,在地下选择适宜的土质和场所筑巢。她“孤家寡人”,力量有限,只能暂时造一小室,作为安身之地,并使已“受孕”的身体有个产房。待体内的卵发育成熟产出后,小幼虫孵化出世,蚁后就忙碌起来。每个幼蚁的食物都由她嘴对嘴地喂养,直到这些幼蚁长大发育为成蚁,并可独立生活时为止。

当第一批工蚁长成时,它们便挖开通往外界的洞口去寻找食物,随后又扩大巢穴建筑面积,为越来越多的家族成员提供住房。自此以后抚育幼蚁和喂养蚁后的工作均由工蚁承担。但蚁后还要继续产卵,以繁殖大家族。

蚁巢有各种形式,大多数种类在地下土中筑巢,挖有隧道、小室和住所,并将掘出的物质及叶片堆积在入口附近,形成小丘状,起保护作用。也有的蚁用植物叶片、茎秆、叶柄等筑成纸样巢挂在树上或岩石间。还有的蚁生活在林区朽木中。更为特殊的是,有的蚁将自己的巢筑在别的种类蚁巢之中或旁边;而两“家”并不发生纠纷,能够做到和睦相处。这种蚁巢叫做混合性蚁巢,实为异种共栖。

无论不同的蚁类或同种的蚁,其一个巢内蚁的数目均可有很大的差别。最小的群体只有几十只或近百只蚁,也有的几千只蚁,而大的群体可以有几万只,甚至更多的蚁。

蚂蚁

此蚁种资料不详,推为织叶蚁属

在中国华南一带的阔叶林中,有一种翘尾蚁,它那带有螯针的尾端常翘起来。它喜欢用叼来的腐质以及从树上啃下来的老树皮,用嘴里分泌出来的粘性汁液和起来,在树上筑成足球大的蚁巢。

巢内分成许多层次,分别住着雄蚁、蚁后和工蚁。翘尾蚁在巢中生儿育女,成为一个“独立王国”。开始时一树一巢,当群体过大,而且又有新的蚁后出生时,新蚁后便带领部分工蚁另造新居。有时为争夺领域,常进行恶斗。

它们在树冠的枝叶上捕捉小虫为食。它们为了缩短在树上步行活动的路程,还在树与树之间搭成一条“蚁索桥”。为了能较长久地连接两树之间的通途,承担搭桥任务的工蚁不断更新“蚁索桥”。

树上的食物捕尽之后,它们就捕捉地面上的小虫。猎物一旦被擒获,翘尾蚁便会用螯针注入麻醉液,使猎物处于昏迷状态,然后就群体把其拖回巢中。即使是一只超过它们体重百倍的螳螂或蚯蚓,它们也能轻而易举地将其拖回巢中。

蚁类的食性在不同种类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一般可分为肉食性、植食性和杂食性蚁类。杂食性蚁种占大多数。在严寒到来之前蚁类搬运蚜虫、介壳虫、角蝉和灰蝶幼虫等到自己巢内,准备冬日里从这些昆虫身上吸取排泄物做食料(奶蜜);收获蚁还在严寒到来之前,搬运杂草种子,准备来年春天播种用。

与蚂蚁互动形成的生物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与蚂蚁共生的生物,或专性或间性,植物超过了52科465种,动物则达到了数千种,还有大量未知的真菌和微生物。

蚂蚁的显微照片

蚂蚁正在使用着非凡的生存策略——种植真菌(切叶蚁属),收获种子,放牧产蜜昆虫,编制巢穴,合作捕食,社会性寄生,蓄奴——这些都极大地刺激着科学家和公众的好奇心。蚂蚁在世界各个角落都能存活,其秘诀就在于它们生活在一个非常有组织的群体中。它们一起工作,一起建筑巢穴,使它们的卵与后代能在其中安全成长。

蚂蚁有不同的分工。蚁后负责产卵;工蚁负责建筑、保卫巢穴、照顾蚁后、卵和幼虫以及搜寻食物;雄蚁负责与蚁后交配。大部分卵将发育成雌性,它们被称为工蚁;少量的发育成蚁后和雄蚁。新的蚁后和雄蚁发育成熟之后进行交配,交配以后,雄蚁即死去。新的蚁后则开始领导起又一个新群体开始新的生活。

在大部分群体中,蚁后是唯一能产卵的繁衍后代的。它是群体中所有蚂蚁的母亲。工蚁喂养它,替它清洁身体,并将它的卵带到另一处去照料。

澳大利亚有些蚂蚁种群将它们的工蚁作为一种活的储藏罐。当工蚁采集了大量的花蜜,臧进体内,身体膨大起来之后,其就将自身挂在巢穴的天花板上,一直到有别的蚂蚁来食用它们储藏体内在的那些花蜜为止。

兵蚁在林地上觅食,为搜寻食物,它们有时会在林地上排成长队。它们总是很饥饿,会向任何东西发起进攻,甚至是大的哺乳动物。

收获蚁吃种子,它们将种子收藏在地窖里;而切叶蚁吃蘑菇,它们将叶片搬运到地下,用来培植蘑菇。另一部分蚂蚁如弓背蚁掘穴蚁铺到蚁则贮存一种叫蚜虫的昆虫。它们从蚜虫体内抽取一种含糖的物质作为食物,这同人类从母牛身上挤奶。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证明,蚂蚁在洞穴里缺少糖分,当蚂蚁一旦发现甜的东西,触角就会自主的硬起来,这是蚂蚁的一个天性。但是对于一些远离海洋的蚂蚁,盐(氯化钠)比糖更具有吸引力。

蚂蚁是社会性很强的昆虫,彼此通过身体发出的信息素来进行交流沟通,当蚂蚁找到食物时,会在食物上撒布信息素,别的蚂蚁触角上的感受器能识别信号,它们会本能地把有信息素的东西拖回洞里去。

当蚂蚁死掉后,它身上的信息素依然存在,当有别的蚂蚁路过时,会被信息素吸引,但是死蚂蚁不会像活的蚂蚁那样跟对方交流信息(互相触碰触角),于是它带有信息素的尸体就会被同伴当成食物搬运回去。

通常情况下,那样的尸体不会被当成食物吃掉,因为除了信息素以外,每一窝的蚂蚁都有自己特定的识别气味,有相同气味的东西不会受到攻击,这就是同窝的蚂蚁可以很好协作的基础。

蚂蚁的内部结构

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如果我们用手划过蚂蚁的行进队伍,干扰了蚂蚁的信息素,蚂蚁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所以我们不要随便干扰它们。

蚂蚁为典型的社会性群体,具有社会群体的3大要素是:个体间能相互合作照顾幼体;具明确的劳动分工系统;且子代能在一段时间内照顾上一代。

另外要指出的,“白蚁”不是蚂蚁,白蚁除了与蚂蚁一样具有社会生活习性外,在生理结构上和蚂蚁有很大的差别。

生物的行为是指生物体进行的在外部可以察觉得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行为学就是研究这些活动的学科。形态和行为首先被人们注意,但是直到19世纪人们才获得生物行为研究的理论武器和实验手段。进化论学说将动物的行为提高到了适应性层次。

对生物行为的归类非常混乱。从遗传和发育的角度一般将其分为先天行为和后天行为,也就是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但这种分类方法并不常用,人们一般按照行为的功能对其划分,遗憾的是这种划分方式并不严格,存在大量的重叠区域。

外形特征

编辑

蚂蚁

蚂蚁有21亚科283属(主流沿用的是16亚科的分类系统和21亚科的系统相比,新的系统从猛蚁(ponerine)中分出了若干亚科)。一般体形小,颜色有黑、褐、黄、红等,体壁具弹性,且光滑或有微毛。口器咀嚼式,上颚发达。触角膝状,柄节很长,末端2~3节膨大,全触角分4~13节。腹部呈结状。分有翅或无翅。前足的距离大,梳状,为净角器(清理触角用)。

蚂蚁的外部形态分头、胸、腹三部分,有六条腿。蚂蚁卵约0.5毫米长,呈不规则的椭圆形,乳白色,幼虫蠕虫状半透明。工蚁体形细小,身体长约2.8毫米,全身棕黄,单个蚂蚁要细看才易发现。雄、雌蚁体都比较粗大。腹部肥胖,头、胸棕黄色,腹部前半部棕黄色,后半部棕褐色。雄蚁体长约5.5毫米。雌蚁体长约6.2毫米。室内环境常见的蚂蚁有小黄家蚁等。

分布范围

编辑

小黄家蚁(10张)

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是数量最多的一类昆虫。由于各种蚂蚁都是社会性生活的群体,在古代通称“蚁”。据现代形态科学分类,蚂蚁属于蜂类。蚂蚁能生活在任何有它们生存条件的地方,是世界上抗击自然灾害能力最强的生物。为多态型的社会昆虫。据估计,世界上已知的蚂蚁——约为11700种。一个更大范围的蚂蚁区系研究有待进行。中国国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蚂蚁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大头蚁,铺到蚁。

生活习性

编辑

住房

蚂蚁

蚂蚁一般都会在地下筑巢,地下巢穴的规模非常大。它有着良好的排水、通风措施。一般工蚁负责建造巢穴。而出入口大多是一个拱起的小土丘,像火山那样中间有个洞。其次也有用来通风的洞口,巢穴里的每个房间都有明确分类。温暖潮湿的土壤是它们的最爱。它们通常生活在干燥的地区,但鲜为人知的是,它们能勉强在水中存活两个星期。

寿命

蚂蚁的寿命很长,工蚁可生存几星期至几年,蚁后则可存活几年甚至十年。一个蚁巢在1个地方可生长1到10年。但是大部分新生的蚁后会死亡!

食性

蚂蚁的食性简单的分有下列几项:

肉食、杂食偏肉食、杂食偏素食、素食。

肉食:最好是以昆虫为主要食物,纯肉食性蚂蚁的种类在蚂蚁的比例中较少,但是每一种肉食性蚂蚁对食物的偏好各自不同,所以并非所有的昆虫都可以拿来当所有肉食性蚂蚁的食物。所以饲养时需备有该蚂蚁所爱吃的那一种昆虫,否则常会造成误以为给足了食物,蚂蚁却不吃或饿死,所以若无法准备好所饲养的蚂蚁所喜欢的食物时,饲养起来是会很有挫折感的。

杂食偏肉食:杂食偏肉食的蚂蚁在比例上偏多,它们亦可吃素亦可吃荤,不过,通常以荤食会更容易吸引它们,而它们对昆虫几乎不挑食,一般来说是来者不拒。在喂养时除了可以昆虫为食物之外亦可以动物性蛋白质的食物来喂养。可用食物举例如下:肉食性以及死去的昆虫为主,加上水果、蜜露为食。喂食时可以喂昆虫、鱼(可生食)、熟的猪肉、熟的鸡肉等等。

杂食偏素食:杂食偏素食的蚂蚁种类与杂食偏肉食蚂蚁种类有许多重叠处,唯一的差别是:当昆虫尸体与甜食同时出现时,杂食偏素食的蚂蚁较容易被甜食所吸引。

素食:纯素食性蚂蚁种类在所有蚂蚁种类中的比例也不多,有的蚂蚁也是只吃某些特殊植物或果食汁液,像国外的切叶蚁更是将树叶带回巢中种植真菌并以真菌为唯一的食物。所以饲养到这类蚂蚁就和饲养纯肉食性蚂蚁一样,必需先确保能够准备好食物,否则也是会很有挫败感的。

食量

重点是“不喂食过量”,尤其以那种对食物是有多少搬多少,再回巢内慢慢享用的那种蚂蚁,如喂食过多的话,则易造成食物过期,在巢内发霉败坏,更易吸引以腐食为主的小虫进住,届时在巢内繁殖起来可有害观瞻,若小虫的量太多了还有可能会危害到蚂蚁幼虫的安全。另外,如食物来源为昆虫活体的话,则有可能会因此长出寄生虫或先前就已产卵于于该食物身上的螨,螨将因此在巢内如同瘟疫般的繁殖开来并吸附在每一只蚂蚁及幼虫身上,被寄生的蚂蚁将可能同时被多只螨占满全身,通常是活不了多久的。如此也造成整个群落的致命危机。

力气

据力学家测定,一只蚂蚁能够举起超过自身体重400倍的东西,还能够拖运超过自身体重1700倍的物体。美国哈佛大学的昆虫学家马克莫费特,是一位对亚洲蚁颇有研究的学者。根据他的观察,10多只团结一致的蚂蚁,能够搬走超过它们自身体重5000倍的蛆或者别的食物,这相当于10个平均体重70公斤的彪形大汉搬运3500吨的重物,即平均每人搬运350吨,从相对力气这个角度来看,蚂蚁是当之无愧的大力士。

小小的蚂蚁为什么能有如此神力?科学家们作了大量的研究、分析,证明蚂蚁体内是一座微型动物营养宝库,每100克蚂蚁能产生2929千焦(700千卡)的热量。科学工作者发现,蚂蚁腿部肌肉是一部高效率的“发动机”,这个“肌肉发动机”又由几十亿台微妙的“小发动机”组成。所以,蚂蚁能产生如此非凡超常的力量。

蚂蚁的“肌肉发动机”使用的是一种特殊的“燃料”,是一种结构非常复杂的含磷化合物,称为三磷酸腺苷,即ATP。在许多场合下,只要肌肉在活动时产生一点儿酸性物质(这种感觉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胳膊酸了”)就能引起这种“燃料”的剧烈变化。这种变化能使肌肉蛋白的长形分子在刹那间收缩起来,产生巨大的力量。这种特殊的“燃料”不经过燃烧就能把潜藏的能量直接释放出来,转变为机械能,加之不存在机械摩擦,所以几乎没有能量的损失。正因为如此,蚂蚁的“肌肉发动机”的效率非常高,可高达80%以上,这就是“蚂蚁大力士”的奥秘。

蚂蚁为什么会有比自身大很多倍的力气?蚂蚁是动物界的小动物,可是它有很大的力气。如果你称一下蚂蚁的体重和它所搬运物体的重量,你就会感到十分惊讶。它所举起的重量,竟超过它的体重差不多有100倍。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够举起超过他本身体重3倍的重量,从这个意义上说,蚂蚁的力气比人的力气大得多了。这个大力士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呢?看来,这似乎是一个有趣的“谜”。

科学家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后,终于揭穿了这个“谜”。原来,蚂蚁脚爪里的肌肉是一个效率非常高的“原动机”,比航空发动机的效率还要高好几倍,因此能产生相当大的力量。我们知道,任何一台发动机都需要有一定的燃料,如汽油、柴油、煤油或其他重油。但是,供给“肌肉发动机”的是一种特殊的燃料。这种“燃料”并不燃烧,却同样能够把潜藏的能量释放出来转变为机械能。不燃烧也就没有热损失,效率自然就大大提高。

化学家们已经知道了这种特殊“燃料”的成分,它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磷的化合物。这就是说,在蚂蚁的脚爪里,藏有几十亿台微妙的小电动机作为动力。这个发现,激起了科学家们的一个强烈愿望——制造类似的“人造肌肉发动机”。从发展前途来看,如果把蚂蚁脚爪那样有力而灵巧的自动设备用到技术上,那将会引起技术的根本变革,那时电梯、起重机和其他机器的面貌将焕然一新。我们用的起重机一般也是靠电动机工作的,但是作功的效率比起蚂蚁来可差远了。

为什么呢?因为火力发电要靠烧煤,使水变成蒸汽,蒸汽推动叶轮,带动发电机发电。这中间经过了将化学能变为热能,热能变成机械能,机械能变成电能这么几个过程。在这些过程中,燃烧所产生的热能,有一部分白白地跑掉了,有一部分因为要克服机械转动所产生的摩擦力而消耗掉了,所以这种发动机效率很低,只有30~40%。而蚂蚁“发动机”利用肌肉里的特殊“燃料”直接变成电能,损耗很少,所以效率很高。

人们从蚂蚁“发动机”中得到启发,制造出了一种将化学能直接变成电能的燃料电池。这种电池利用燃料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直接发电。它没有燃烧过程,所以效率很高,达到70~90%。

语言能力

蚂蚁小而精悍,完美的生理构造使得它们能经受住种种考验。为了能在变换不断的环境中出发并回到蚁巢,沙漠箭蚁懂得利用太阳发出的偏振光回巢。而亚马逊蚂蚁通过记住视觉参照物来制定航向,而且这一记,就是一辈子,它们存储众多记忆后,再根据所到之处调出相关信息。蚂蚁体内有一套腺体,它们会用不同的化学物质传达20多种意思。

腹部的刮器跟人类不同的则是对化学语言的一种补充。刮器乃发声器官,能摩擦发出振动信号,当一对蚂蚁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大街上耀武扬威的时候,从石头里传来一阵振动信号,原来是某蚁被压在石头下面了,霎时,群蚁齐推,某蚁获救。这种信号也可用来向对方讨要食物。

识路

蚂蚁是集群昆虫,过的是群体生活,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家。大多数蚂蚁的家是在地面以下的,在那里它们不易找到丰富的食物。当天气晴暖的时候,我们常常看到一队队蚂蚁在地面上忙碌地爬行。若仔细观察,或你在它前方撒上一些面包屑时,你就会看到:当它们抵达食物所在地时,就开始搬运你为它们准备的美味了。若一只蚂蚁搬不动时,就会有两只、三只、或更多的蚂蚁一起上来,共同搬运。当它们得到食物后,会顺着它们的来路秩序井然地爬回家里,将食物拖回贮存,供以后美餐。这就是信息素的作用。

关于蚂蚁的科普知识

1.蚂蚁的小故事或科普知识

蚂蚁的小故事或科普知识 1.蚂蚁的科普知识

内容如下:蚂蚁属节肢bai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种,有21亚科283属,中国境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最近还发现了无性繁殖的蚂蚁新物种du。蚂蚁的寿命很长,工蚁可生存几星期至3-10年,蚁后则可存活几年甚至zhi十年。

蚂蚁科学是一个面向广大群众的公dao益科普平台[,由科普作家邓添文于2017年7月推出[1],该平台以提高全民科普意识为目的,致力于揭露伪科学,推广科学理性思维。蚂蚁科学依托互联网对科学知识、学术前沿等专内容进行普及,文章内容广泛,涉及天属文、地理、人文乃至对生活中热点问题的科学见解。

2.蚂蚁的科普知识

[mǎ yǐ]蚂蚁(昆虫)蚂蚁(ant)是一种昆虫。

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种,有21亚科283属,中国境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

最近还发现了无性繁殖的蚂蚁新物种。蚂蚁的寿命很长,工蚁可生存几星期至3-10年,蚁后则可存活几年甚至十年。

一个蚁巢在1个地方可生长几年甚至十几年。需要注意的是,白蚁不属于蚂蚁。

蚂蚁特性编辑显微镜下的蚂蚁蚂蚁为典型的社会性群体。具有社会性的3大要素:同种个体间能相互合作照顾幼体;具明确的劳动分工;在蚁群内至少二个世代重叠(不排除个别情况),且子代能在一段时间内照顾上一代。

[1]蚂蚁绝对是建筑专家,蚁巢内有许多分室,这些分室各有用处。蚁窝牢固、安全、舒服,道路四通八达,错综复杂。

蚁窝外面还有一圈土,还有一些储备食物的地方,里面通风、凉快、冬暖夏凉,食物不易坏掉。[2]蚂蚁也是动物世界赫赫有名的建筑师。

它们利用颚部在地下挖洞,通过一粒一粒搬运沙土,建造它们的蚁穴。蚁穴的“房间”将一直保持建造之初的形态,除非土壤严重干化。

蚂蚁研究专家沃尔特·奇尔盖尔对蚁穴进行建模。他将液态金属、石腊或者正畸石膏灌入入侵红火蚁蚁穴,凝固定型之后挖出。

他说:“你可以得到一个深入地下的结构。”根据他的观察,最靠近地表的区域蚁室最多,深度越深,蚁室越少,面积也越小。

他说:“为了做到这一点,蚂蚁必须了解它们相对于地面的深度。”但它们如何“施工”仍旧是一个谜。

据奇尔盖尔推测,蚂蚁可能通过感知土壤中的二氧化碳水平测量深度。[3]蚁群分工编辑一般有蚁后,工蚁2级。

在特定的时间出现未受精的雌蚁和雄蚁,有些种类的工蚁头部特化变大变成兵蚁。有些种生活在其他种的巢内,其幼虫由宿主的工蚁喂养。

1.蚁后:有生殖能力的雌性,或称母蚁,在群体中体型最大,特别是胸部大,生殖器官发达,在大部分种类和情况下只有蚁后负责产卵,部分种类,如猛蚁,蚁后可自己捕食。但是蚁后不能掌控整个蚁群。

2.雌蚁:交尾后有生殖能力的雌性,交尾后脱翅成为新的蚁后,俗称“公主”或“天使”,大部分雌蚁在交配后会脱翅,但是极少数不会脱翅。3.雄蚁:或称父蚁。

有翅。头圆小,上颚不发达,触角细长。

有发达的生殖弓背蚁器官和外生殖器,主要职能是与蚁后交配,俗称“王子”或“蚊子”。完成交配后不久即死亡。

4.工蚁:又称职蚁。无翅,是不发育的雌性,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

复眼小,单眼极微小或无。上颚、触角和三对足都很发达,善于步行奔走。

工蚁没有生殖能力。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饲喂幼虫及蚁后等。

为了冬眠,蚂蚁们要在秋天吃大量的食物来储存体内的脂肪,而在接下来的整个冬天它们是不进食的。正因为如此,蚁群中的工蚁们几乎每天都在寻找食物,以保证蚁群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吃到足够的食物来抵御冬季的寒冷。

有些种类有生殖能力,如双针棱胸切叶蚁,以及部分猛蚁。5.兵蚁:“兵蚁”是对某些蚂蚁种类的大工蚁的俗称,是没有生殖能力的雌蚁。

头大,上颚发达,可以粉碎坚硬食物,在保卫群体时即成为战斗的武器。主要种类编辑猛蚁亚属类兵蚁猛蚁亚属首先是由Jerdon在1851年描述,他描述的种是Harpegnathos Saltalor,他指出,这种蚂蚁有四分之三英寸长,在受到惊吓或打扰时会跳跃逃走。

它们上颚强壮有力,并且有厉害的尾刺。它们在地下筑巢,特别是植物的根部,捕食小昆虫。

猛蚁(ponerine)是蚁科的一种,它们分布在全球亚热带,热带的潮湿地区。在大都市不常见。

它们都是肉食性或捕食性蚂蚁,但有些种类也会连群结伴进行捕猎。极少数多型。

结节1结,几无节前柄,后腹基部2节之间明显缢缩,尾刺外露。全球共记录42属,2000种左右。

小黄家蚁小黄家蚁体型较小,工蚁体长仅有1.5-2毫米左右,带有针刺。国内各地都有发现,常在厨房、封闭的阳台的杂物堆底下和墙壁缝隙等处筑巢栖息,危害较广。

小黄家蚁黄?蚁又名黄柑蚁、红树蚁,广泛分布与我国南方。黄?蚁是树栖蚁种,会利用幼虫吐丝卷起鲜活树叶筑成"蚁包"栖息,大群落的黄?蚁普遍有多个副巢。

黄?蚁生性凶猛,擅长捕食各种昆虫,因此常在农业生产上被用于生物防治。大头蚁大头蚁在国内分布广泛,繁殖迅速,大部分种类为多后制,少部分为单后制,蚁群内有兵蚁。

洛氏路舍蚁洛氏路舍蚁在国内分布较广泛,为铺到蚁属。臭蚁臭蚁国内江浙和南方有分布,在室外树干或根部筑巢,体型小黑头酸臭蚁可抵御入侵红火蚁的危害。

切叶蚁切叶蚁从树木和其它植物上切下叶子,将叶片用来种植真菌。它们用长出的真菌喂养幼虫(成虫主要是吸食被它们切碎叶片的汁液)。

能够切下叶片的蚂蚁实际只有2个属蚂蚁(美切叶蚁属Atta和Acromyrmex)中的38种。中国国产切叶蚁属蚂蚁无切叶种植真菌能力。

牛头犬蚁也称“澳洲巨蚁”,“斗牛犬蚁”,它们的体型在蚂蚁物种中算是比较大的,体型最大可达到5厘米,它们的身体上长着一根可以致敌人于死地的毒刺。昆士兰种的斗牛犬蚁(bulldog ant)最多可以长到三公分。

红火蚁。

3.想要几篇关于蚂蚁的小故事

关于蚂蚁,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说的是非洲丛林的一次大火将一群蚂蚁团团围困。眼看包围圈越来越小,无数小生灵的性命危在旦夕。这时,惊人的一幕出现了,蚂蚁迅速聚集,转眼变成了一个蚂蚁球,迎着大火快速滚出火海。滚出火海的蚂蚁球,外层的蚂蚁被烧死,而大部分蚂蚁逃过了劫难。目睹这一壮丽的场景,人类对什么是大智大勇和牺牲自我、什么是顾全大局和团队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

追求团队精神,蚂蚁就是这么一种昆虫,他们深信:只有完美的团队,没有完美的个人。

纪律感强,他们的组织严密、分工精细,每个人责任明确,尽职尽责。

吃苦耐劳,谁都不能否认蚂蚁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可以承载比自己身体重几倍的重物,不畏艰辛,毫无怨言。

无私奉献,蚂蚁的奉献精神是令人钦佩的,当他们找到食物时,决不会一人独享,他们会分享成功、分享喜悦。我们的员工一定要懂得奉献,当然有付出定会有回报。

有前瞻性、预见性,我们需要这种能力,防患于未然,利用自己的远见,在灾难来临前,做好一切准备。

生活态度积极乐观,这是蚂蚁有的,更是我们应该有的,我们应时刻充满***,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始终斗志昂扬,信心百倍。

4.蚂蚁的故事

蚂蚁的故事简介······

[德]荷尔多布勒,[美]威尔逊著;夏侯炳译

这是一本全面介绍蚂蚁的书。

作者的另一本书《蚂蚁》于1990年出版,获得了极大的学术成功和格外广泛的社会关注,并一举获得了普利策奖。

为了便于一般读者阅读,作者将《蚂蚁》一书中学术内容尽可能地去掉,使用更通俗的语言写就了此书。

在这本妙趣横生的书中,作者对蚂蚁的生存方式,蚂蚁独特的社会形态,严密的社会组织,科学的社会分工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解释了为什么蚂蚁在自己的世界里会取得那么惊人的成功的原因。作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蚂蚁世界里来自群体成员中精诚合作的“快捷且难以抗拒的”力量,是蚂蚁战胜自然及众多天敌而继续有效生存,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而这一切又是借助于化学交流的高度发燕尾服来实的;蚂蚁从身体不同的部位释放的混合物质,构成了一种奇妙的“语言”,从而有效地分辨了敌我,整齐了共同求生的行动。

在这本内容并不十分庞杂的书中,作者在对全世界各地的蚂蚁族群都进行了介绍,尤其是对蚂蚁世界的颇类似于人类的社会形态给予了十分有趣的详解,使人在轻松愉快的消遣式阅读中可以学到许多生物学知识,并由此深切地呼唤着每一个读者的环保意识。

作者简介······

贝尔特·荷尔多布勒是维尔茨堡大学西奥多·博韦里学院行为生理学与社会生物学教授。他也是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美国资深科学家奖金和德国*** G·W·莱布尼兹奖金的获得者。1990年以前他是哈佛大学动物学教授。

爱德华·O·威尔逊是哈佛佩莱格里诺大学教授和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昆虫学部主任。除两次获普利策奖外,威尔逊还获得过许多科学奖,包括瑞典皇家科学院全国科学奖章和克拉福德奖金。

5.想要几篇关于蚂蚁的小故事

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在荒漠的原野以及被我们反复践踏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但这从不被人关注的小小生灵,却生活的滋润而有秩序,尤其是当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更是让人敬畏。

当一场足以毁灭一切的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众多蚂蚁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聚拢抱成一个“巨大”的黑团,像雪球一样在火海中飞连滚动,熊熊的烈火中不断地响起“噼叭”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为团队捐躯的声音,它们不停地滚动,不断地被烧焦,最终绝大部分的蚂蚁逃离火海,继续着它们种族的繁衍。

6.蚂蚁的小资料

蚂蚁目前有21亚科283属(主流沿用的是16亚科的分类系统和21亚科的系统相比,新的系统从猛蚁亚科中分出了若干亚科)。

一般体小,颜色有黑、褐、黄、红等,体壁具弹性,光滑或有毛。口器咀嚼式,上颚发达。

触角膝状,4~13节,柄节很长,末端2~3节膨大。腹部第1节或1、2节呈结状。

有翅或无翅。前足的距离大,梳状,为净角器(清理触角用)。

蚂蚁的外部形态分头、胸、腹三部分,有六条腿。蚂蚁卵约0.5毫米长,呈不规则的椭圆形,乳白色,幼虫蠕虫状半透明,工蚁体细小,体长约2.8毫米,全身棕黄,单个蚁要细看才易发现。

雄、雌蚁体都比较粗大。腹部肥胖,头、胸棕黄色,腹部前半部棕黄色,后半部棕褐色。

雄蚁体长约5.5毫米。雌蚁体长约6.2毫米。

室内环境常见的有法老蚁等。

7.关于小蚂蚁的故事

在一片开满鲜花的草地上,住着小蚂蚁、蜜蜂和蝴蝶。

每天清晨小蚂蚁都会从他的窝里爬出来四处寻觅食物,然后再把食物一个一个的搬回自己窝里。蜜蜂也会在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忙忙碌碌的采集花蜜,储存在自己的家中。

蝴蝶呢?每天睁眼就是舒展开他那漂亮的翅膀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左飞飞,右飞飞。

“小蚂蚁小蚂蚁,你干什么呢?”蝴蝶问

“我..我在搬食物呢..要..要不到了冬天就没吃的了”小蚂蚁气喘吁吁的回答道

“哎呀~现在才刚春天,要好好享受才对,你着什么急啊!”蝴蝶嘲笑道

“早点搬还可以多搬点..冬天就能多吃点!”小蚂蚁回答道

“那你搬吧!真没意思~大好的天气应该用来玩才对!”蝴蝶边朝着远处飞边回答道

蝴蝶飞啊飞啊,飞累了,停在一朵漂亮的花上,正好看见忙着采集花蜜的蜜蜂。

“蜜蜂蜜蜂你干什么呢?”蝴蝶问

“我采集花蜜呢~早上起来的花蜜最新鲜最好吃了!呵呵..”蜜蜂边采集边回答

“跟我玩会吧!今天天气这么好..应该用来在花丛中飞舞才对啊!”蝴蝶说道

“你玩吧!我又没有那么漂亮的翅膀,我还是多采点花蜜留着过冬吧!”蜜蜂一边回答着手里还不停的采蜜。

“哼!你真没劲!不懂得享受这美好的阳光!”蝴蝶扭头飞走了

就这样一天一天又一天,小蚂蚁每天搬着粮食,蜜蜂每天采集花蜜,蝴蝶每天扑扇着他那漂亮的大翅膀飞来飞去,转眼就到了冬天。

外面的花凋零了,草枯萎了。

小蚂蚁在自己的窝里吃着美味的粮食,蜜蜂在自己的家中喝着美味的蜂蜜,蝴蝶呢?瑟缩在一朵凋零的花上,漂亮的大翅膀再也扑扇不起来了。

8.谁有关于科普知识的小故事

瑞典著名植物学家林奈,在童年时代就能专心致志地在花园里研究植物。他在回忆录中写道:“这花园和母乳一样,激发我对植物不可抑制的热爱。”因此,他在中学读书时,刻苦攻读前人的植物学著作,并经常到野外采集标本。这为他后来对近万种植物进行整理描述、修订命名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美国著名科学家兰格力,是世界上第一架用蒸汽作动力的飞机的设计人,他的贡献也与他从小热爱科学分不开。童年时代,一次放学回家,他见到雀鸟飞翔,脑海里便产生了一种奇异的想法:要是人也像小鸟那样,能在空中飞行该多好!从此,他经常观察鸟的状态,怎样张翼,怎样起飞,又怎样滑翔。中学毕业后,因家贫无法读大学,他坚持自学,在理论上弄清了小鸟飞行时的速度、翅的伸张、空气的浮力等三者的关系,于是他设计了一架用蒸汽作动力的飞机。经过改进,飞机可以载人飞到了天上。

不少人以为科学家都是“神童”,其实“神童”的确切注释倒是“从小爱科学”。

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小时候的学习成绩远不如他的妹妹,在老师和父亲的心目中,他是“一个十分平庸的孩子,甚至还在一般智慧水准之下”。可是他努力钻研,终于成了物种起源和发展学说的创始者、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

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天资也不聪颖,除数学外,许多功课的成绩都不好。但他喜欢动手做水钟、风车、风筝等。后来,经过他的刻苦努力,学习才逐渐进步,以至在19岁时考入剑桥大学,27岁时当上了教授,对多学科做出了卓绝的贡献。

被誉为“发明大师”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学校读书时,因健忘学习成绩不佳。但是,他喜欢钻研科学问题,一生的发明竟多达1328种。

即使是被誉为“当代科学巨人”的爱因斯坦,幼年时也并非“神童”。他到3岁时才会讲话,上学时成绩也很差。第一次考大学,就因法文、植物学、动物学都不及格而没被录取。但是由于他孜孜不倦的努力,后来却创立了相对论,开辟了物理学的新纪元。

这些故事说明,从小爱科学、对科学有强烈的浓厚兴趣是长大攀登科学高峰的必由之路。要从小爱科学,就要适当地多读一些科普读物。从某种意义上讲,科普读物就是科学的“招生广告”。

近代电磁学的奠基人、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法拉第,从事科学工作的念头就是由于读了玛尔赛特夫人的科普读物《谈谈化学》。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伊林,也曾因为小时候反复阅读了法拉第的科普名著《蜡烛的故事》,才走上创作道路的。英国著名化学家拉姆塞毕生献给化学事业,也由于科普读物的启发。他在中学踢足球伤了腿,养病时想玩焰火。为了查阅焰火的制造方法,他看了一本化学常识的书,竟因此而迷上了化学。

至于因从小读了法国科普作家儒勒·凡尔纳科学幻想小说而迷上科学的人就更多了。潜水艇的发明者西蒙·莱克在他的自传中第一句话是:“儒勒·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气球及深海探险家奥古斯特·皮卡德、无线电的发明者马科尼和其他一些人,都一致认为凡尔纳是启发他们思想的人。

9.蚂蚁小知识

蚂蚁的基本习性常识

------------------------------

A、蚂蚁的外部形态:

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6足,体壁薄且有弹性,有膜翅,硬而易碎。由于大家都见过蚂蚁,其具体形态略。

B、蚂蚁的生长概况:

从卵到小工蚁要经过14天,通过幼虫、蛹等两个环节。卵为白色或淡黄色,细长形,大小为0.5毫米,形如米粒状。幼蚁为乳白色,前端较细,常做弯曲状,易被人们误认为是"蚁卵"。蛹是最后一龄,幼蚁体缩短,不食不动,被称为前蛹,前蛹蜕皮后即为蛹。蛹初为乳白色,后渐变为黄褐色。常堆放在一起,也被误认为"蚁卵"。

蚂蚁的寿命比较长,个别蚂蚁的寿命长得惊人,有的工蚁可活7天,蚁后寿命可长达20年。但一只离群的蚂蚁只能活几天。这是由于蚁群内部明确分工和各负其责、相互依存的群体结构所致。这是其繁荣的基本因素。

C、蚂蚁的食性

蚂蚁因食性分为:低等种类,肉食性,以昆虫、小动物乃至病、死的大动物为食;臭蚁亚种,切叶蚁亚科及蚁亚科中的较高等种类,对动植物均能取食,尤喜蚜、蚧虫分泌的"蜜露";其他大部分蚁类为草食性,多以枯物叶片、种子、果实、枝干等为食。

拟黑多刺蚁属较高等杂食性种类,可喂米糠、麦麸、豆类、糖类、瓜果类及动物性饲料如鱼粉、蚕蛹、骨头、鸡蛋、死活虫等,也可用鸡饲料或自配饲料。

D、蚂蚁的生理习性

1.蚂蚁在15-40℃之内都可正常生长,但最佳温度为25-35℃之间。冬季低于10℃就进入冬眠。

2.蚁的土壤湿度应控制在10%-20%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90%之间。

3.蚁是群集而居的社会性昆虫,而且恋巢性很强。多数种类筑巢于地下,且食性杂,一般植、肉兼有。拟黑多刺蚁和其它蚂蚁一样,一般以窝为一个家庭。一窝中有蚁王(雄蚁)蚁后(雌蚁)有一个或数十个。工蚁专筑巢、觅食、育幼等,数量最多;兵蚁保卫群众安全,数量较少

E、蚂蚁的繁殖习性:

蚂蚁的繁殖的过程一般分为交配、产卵、分窝三个部分。当一窝蚂蚁达到一定数量时,蚁后就提前繁殖出雄性蚂蚁和雌性蚂蚁,时机成熟后雌性蚂蚁飞出窝巢交配后建立自己的窝巢开始繁殖后代成为一个新的家族。蚂蚁属完全变态的昆虫。完全变态就是由卵到成虫要经过幼虫期和蛹期这样一个变化过程。

关于蚂蚁产卵科普小知识和蚂蚁的科普知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