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完美育儿知识小课堂,以及国药育儿知识小课堂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观念1:只要有方向,不要有目标
当我们在讨论如何教养孩子之前,一定得先好好的、很诚实的、很虔诚的先面对另一个关键的问题:“为什么要生孩子?”不管生孩子或养孩子都是非常辛苦,甚至是血本无归的巨大投资,所以,为什么要生孩子?
我相信没有太多人能够明确回答这个问题。最可能的答案是:“生而为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这样做,所以我也就照着做了。”这就对了,因为大多数人都这样做。这是多么令人无奈和失望的答案。因为,我已经可以想像,当这孩子出生之后,你也只能采取和大家都相同的方式教养自己的孩子,不太会有自己独特的教养方式。
不过你也别怨怪自己没有什么独特的教养方式,因为你自己不也是被动的被生出来的?被动的被教养长大?要怨怪也要怨怪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一直没有向你说清楚一件事情,当初他们为什么要把你生下来?
先想清楚自己的出生、过去、现在和未来,然后再决定要不要生孩子?然后,你自然就比较可能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养方式了。至少你有了大约的方向。只是方向而已,千万不要有既定目标,那也许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观念2:把你的期待排列顺序
大约的方向。没有错,就是这样的五个字。你是期待一个快乐的孩子?一个勇敢的孩子?一个孝顺的孩子?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孩子?一个未来有成就很成功的孩子?一个将来可以陪伴你的孩子?一个有道德勇气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孩子?一个有信心、自在从容的孩子?一个很懂生活品味的孩子?一口气说了十种大约的方向,其实再说下去,可以有二十个、三十个、四十个。
真的,为人父母如果对孩子没有期待那是天大的谎言。你连买一档股票或基金,或是用台币兑换了一笔美元或欧元都会常常注意它们的涨涨跌跌了,何况是“投资”一个孩子?
你要不要试着把我随意列出来的十种期待列出一个顺序来,一定要很诚实、认真的,不要连自己都欺骗了地列出来,像要去菜?场买菜一样的把要购买的菜照着必要性排列。如果你说你其实并没有太多期待,只希望他们平安长大成人,我不相信。
我不相信你花费那么大的力气和决心,只是希望这个被你制造出来的人类平安长大。地球上的人类已经多到快要失控了,并不差你们的这一个人类。至少你可以大方承认,你很自私地希望自己的遗传密码得到传承和延续,你在另一个人身上看到了一半或更多的自己。
承认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或是为了家族,而不是为了孩子。你不会为了实验看看自己的教养方式好不好而生孩子,所以你不能轻言你为孩子做了多大的牺牲,一切都因为爱,一切都是为了他们。如果你有这样的委屈,那就会深陷痛苦深渊。你得先挣脱出来,我们再往下谈。毕竟孩子是被你们生出来的,你们并没有得到他们的同意。
观念3:不切实际的期待
是的,你可以列出十个、二十个,甚至一百个期待,因为你为人父母,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但是我想提醒你,为人父母并不表示你有权力强迫孩子照着你的期待长大,但是你却有责任陪伴他们长大,进入社会之后成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一分子,至少,不要是一个人渣、寄生虫,或者废柴。
我这样的思考是从未来的社会将是一个利他、重视公共事务的公民社会,一个自私自利、自扫门前雪的人将被众人唾弃。未来的社会也将看穿旧时代中盲目崇拜那些用非法、不当手段获得名利的成功者,未来社会将重新定义所谓的成功者和价值,应该是个人对整体社会的贡献,而不是个人名利的累积,而这样的价值重新定义的趋势已经在我们的社会启动了。
所以如果要我试着将上面所列举的十个期待排列顺序,我的期待顺序是具有道德勇气追求社会公平正义、有担当负责任、有信心自在从容、快乐、勇敢、懂得生活品味。另外两个期待比较不切实际,那就是聪明和孝顺。
因为聪明有很多种解释,通常我们都习惯用进入学校之后的学业成绩来判断,太多的事实证明那只是人类智慧中的某些能力,父母亲如果是期待这一项,并且透过各种方式达到目标,是不切实际并且给自己带来痛苦的开始。
关于孝顺,其实是最不必期待的,因为传统文化中的孝顺带着强烈教化和教条意味,生而为人,和父母亲之间的情感是天地间最自然的,也随着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有所不同。
观念4:期待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最近有位朋友在替我整理一些旧资料时,发现我的爸爸在一本他替我亲手制作的作文簿上写的一篇前言,标题是“我的期望,哀求”。那本作文簿是我小学毕业刚刚考完台北市立初中联考之后,正要迎接快乐暑假的美好时光前夕爸爸送给我的礼物。文章大意是指责我这次大考没有考好,使他在办公室里很羡慕别人的孩子考高分。
他哀求我要深切反省、痛改前非。他指定了我暑假每天和每周要做的功课。几天之后联考放榜,我上了第一志愿的万华初中。爸爸过早地悲哀、忧心和对孩子考坏的恐惧一直如影随形地跟着我,使我成为一个极度自卑、极度讨厌自己的青少年。
当时我的朋友正在为我一本关于亲子之间互动的书做封面和美术设计,他一眼就挑中了我爸爸在那本作文簿上用钢笔写下的那六个字:我的期望,哀求。他把这六个字加上爸爸这两个字放在书的封面,仿佛道尽了华人社会中父母对子女的殷殷期待,热烈又忧郁,给予孩子们不可承受和消化的包袱,压得孩子们快要窒息。
事隔半个世纪,我望着爸爸那样娟秀、挺拔的字,有一种难以述说的情绪。这样一个愤怒悲伤和缺乏安全感的男人,用他自以为是的方式“用力”的教养着他的孩子们,他自己常常充满牺牲感和委屈感,也使得孩子们在充满内咎和自责的心情下长大,对于孩子在人格上造成扭曲。
其实父母亲对孩子的期待是不必言说和书写的。随时随地的赞美和责骂,或是父母亲之间不经意的聊天,其实是不断放松着、强化着父母亲对孩子的期待。对于孩子有所期待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要检视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切不切实际,最好也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父母亲本身先完成对孩子的那个期待,孩子自然就被父母亲影响,甚至鼓舞了。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在6个月大时开始接受除母乳之外的适当、足够和安全的补充食物以便确保正确地从母乳喂养阶段过渡到充分利用家庭食物。那么给宝宝添加辅食应该知道哪些呢?
辅食添加的内容和顺序:
4个月—6个月:绿叶蔬菜水
6个月—7个月:加铁米粉、蔬菜泥(蘑菇,豆类除外)、水果泥、蛋黄
8个月:蛋白、植物油、肉泥(鱼虾蟹等除外)、米糊(大豆类除外)、面糊
9个月:带有小颗粒的厚粥、烂面条、肉末、碎菜、水果片
10个月—12个月:软饭、碎面条、馒头、蔬菜片、水果块、动物肝脏、鱼泥、虾泥、大豆类及其制品
进入12个月后,可以将黄瓜、胡萝卜、苹果等较硬的食物切成条状,来帮助婴儿磨牙,这段时间也是培养婴儿自己吃饭的好机会。
注意事项
1)、鲜奶、酸奶、奶酪的蛋白质和矿物质远高于母乳,容易增加婴儿肾脏的负担,因此不建议给1岁内婴儿食用。酸奶中的蛋白质由于被乳酸菌分解,相对容易消化,可以在1岁半后,少量给婴儿尝试。鲜奶和奶酪,建议孩子到2岁后,才逐渐少量食用。
2)、蜂蜜易感染肉毒杆菌,因此不适合婴儿食用,必要时可以在1岁半后少量添加。
3)、普通豆奶粉、蛋白粉与配方奶成分差别较大,不适合3岁内儿童食用。
辅食添加的原则
1)由少到多。一方面辅食种类从富含铁的糊状食物(如加铁米粉),逐渐增加最终达成婴儿饮食多样化;另一方面单一食物的添加量也应由少到多,且刚开始添加辅食每天尽量不要超过三次。
2)由稀到稠,由细到粗。比如给7个月大的婴儿添加蔬菜泥,需要在煮熟后用料理机制成糊;到9个月后,可以将蔬菜做熟后直接切碎喂养。
3)循序渐进。婴儿对母乳以外的食物存在过敏的可能性。建议每次只添加一种新的食物,且由少到多地增加食用量,并持续三天。期间观察婴儿的口腔、皮肤与排便情况。如果3天内没有出现呕吐、腹泻、湿疹等不良反应,可以继续添加另外一种新食物。如果添加新食物 1~2天内,出现呕吐、腹泻、湿疹等反应,要即刻停止该食物的喂养,待3~7天症状消除后,再次给婴儿由少到多地添加该食物。如果仍出现相同的不良反应,则需及时就医,请医生确诊婴儿是否对该食物过敏。
添加辅食的作用
1)满足婴幼儿对营养不断增长的需求:随着婴幼儿月龄增长到6个月,母乳所提供的营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需要及时添加辅食加以补充。
2)促进婴儿进食及消化能力的发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适时添加辅食使婴幼儿能逐渐适应不同的食物,对促进味觉发育╋锻炼咀嚼、吞咽、消化功能,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挑食?偏食等都有重要意义。
3)促进婴幼儿心理行为发育:从被动的哺乳逐渐过渡到幼儿自主进食,是幼儿心理和行为发育的重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辅食添加发挥了基础作用。同时,喂食?帮助婴幼儿自行进食以及与家人同桌吃饭等过程都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婴幼儿情感、认知、语言和交流能力的发育。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辅食添加对婴儿成长有诸多好处,但婴幼儿辅食结构不合理也存在很多危害。比如,过早添加谷类食物作为辅食会影响婴幼儿营养物质摄入,还会增加了婴儿食物过敏及肠道疾病感染的机会。而过晚添加辅食,会导致婴幼儿错过味觉、咀嚼功能发育关键年龄,可能造成进食行为异常、断离母乳困难以及引起婴儿营养不足等。
宝宝在婴儿时期发育是最快的,身高、体重、头围等都会有很大变化。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节奏,如果只是和同龄宝宝比较,是不科学的。宝宝是偏胖还是偏瘦?身高是不是达标的?身体发育是否正常?其实通过测量头围、身高、体长这三个指标,就可以及时了解宝宝的发育状况。一起来看看吧!
头围
头围大小是衡量孩子生长发育的指标之一,它和身高、体重一样,都有一个正常范围,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同。
测量方法
测头围并不是拿皮尺往宝宝脑袋上绕一圈那么简单,标准的测量方法是:让宝宝取坐位或仰卧位,家长站在宝宝的前方,找准眉心位置,将软尺起点放在该位置上,沿眉毛水平绕向宝宝脑后的最高点,再将软尺绕回前脑,软尺交叉处的数字即为宝宝头围。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0-5岁头围表(男孩)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0-5岁头围表(女孩)
家长可将测量的结果与上图中的标准值进行对比,就知道宝宝的头围是否正常。每个宝宝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受到遗传、营养等因素的影响,家长不必过分追求平均值。
如果宝宝的头围明显大于正常范围,或在短期内快速增大,都需要引起家长重视,并及时带宝宝到医院进行检查确诊。
体重
正常足月的宝宝出生体重就存在一定差异,而出生后的体重增长又与宝宝的营养和喂养最为密切相关。宝宝的理想体重不是均值,更不能追求上限或与其他同龄宝宝盲目比较。
测量方法
小宝宝一般在喂奶之前测量,更换新的尿布,妈妈抱着宝宝一起测量,记下总的体重,再减去妈妈的体重、宝宝衣物重量以及尿布的重量就是宝宝的体重了。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0-5岁体重表(男孩)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0-5岁体重表(女孩)
家长可将测量的结果与上图中的标准值进行对比。宝宝的体格生长会随年龄的增加,速度逐渐减慢,1岁内为宝宝生长的第一高峰期, 3月龄内的宝宝体重增长约为30克/天。但应特别提醒家长,这个日均增长克数是计算出的平均值,并不需要真的每天或每周都给宝宝称重计算。
一般正常足月宝宝在6月龄内,只要每月测量一次就可以了;6月龄后到1岁,每两个月测量一次即可。
身高
不同时期宝宝生长速度不同,一般来说足月出生的宝宝身长约50厘米;生后第一年增长25厘米左右,第2年增长10厘米左右,第3年至青春期开始生长速度为每年平均5-7厘米。
测量方法
3岁以下,量身长
使用量床,仰卧位测量,测量时宝宝头顶与头板接触,双耳在同一水平,双膝和下肢并拢紧贴底板,测量时测定板紧贴足跟和足底,对同一个体而言,测量的卧位身长较直立身高长1cm左右。
3岁以上,量身高
让宝宝背靠身高尺的立柱,家里没有身高尺也不要紧,可以靠在墙上或者门框上,保持立正姿势,家里面测量则可用比较厚的书本,用书的一边贴住墙壁轻轻落下,到达头顶时在墙上做记号,之后用尺子量一下地面到记号的距离就可以。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0-5岁身长/身高表(男孩)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0-5岁身长/身高表(女孩)
家长可将测量的结果与上图中的标准值进行对比。理想情况下,可测量3次,然后求得3次测量的平均值以提高准确度。
Tips
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可以下载到儿童生长标准的各项指标,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家长可以前往下载打印,用来记录数据制作宝宝的生长曲线图:
哪些因素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宝宝的发育既要受到遗传等先天因素影响,也会受后天的身体营养、睡眠质量、运动情况等因素影响,爸爸妈妈日常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改善宝宝的生长发育:
No.1营养
身长是头、脊柱和下肢的总和,是反应骨骼,特别是长骨生长的重要标志。当宝宝营养不能满足骨骼生长需要时,身长增长的速度就会减慢。要避免给宝宝的辅食添加糖、盐等各种调味品,较重口味的食物包括添加剂较多的不健康零食,会促使宝宝早期形成偏食挑食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辅食的质和量都难以保证,不利于宝宝的正常生长发育。
No.2睡眠
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是刺激宝宝生长的重要激素。人体生长激素的分泌一天24小时内是不平衡的,睡眠时生长激素分泌会高于清醒时,所以,要帮助宝宝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高质量且充足的睡眠也有利于宝宝的体格生长,让宝宝睡足睡好,以免影响宝宝长个儿。
No.3运动
建议3-4个月前的宝宝,每天应俯卧数次,以促进全身活动,并应随着月龄的增长,及时培养翻身、爬、站、走等基本能力。
《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推荐,学龄前儿童在一天内各种类型的身体活动时间应累计达到180分钟以上。其中,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累计不少于60分钟;同时,每天应进行至少120分钟的户外活动。180分钟并不是要求必须一次完成,可分2-3次完成,包括中等强度活动60分钟和累计日常体力活动120分钟,不建议学龄前儿童参加长时间的剧烈运动。
如果生长数据正常,家长则没有必要担心和焦虑,避免把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愉快的、快乐的、和谐的环境,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于完美育儿知识小课堂和国药育儿知识小课堂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