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每篇文章表现的感情都罗列出来
八篇都写出来好么
每次读柳宗元先生的《永州八咐衡记》,我都深深为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先生的高风亮节所打动,我细细品味先生的笔香,仰息先生追求人生真谛的心路历程。
你看他,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始得西山”,便如孩童一般,忘情地投入到大自然母亲的怀抱里。一有空闲,便“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徒其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你看到他徨恐了吗?他完全没有“梦醒了无路可走”的叹息,有的是乐而忘忧,怡然自乐。正是他这种开朗旷达的性格,成就了他一代文坛领袖的地位。
你看他,在《钴汜潭记》中,写到他买地后便加紧改造,“崇其台,延其槛,得其泉,于高者,坠其潭,有声骤然。”“于是见天之高,气之回。”沉浸在天高气爽,称心快意的喜悦野简轮之中。本来中秋节已过,他却说:“尤与中秋观月为宜”,表达了他期待年年中秋月都来潭上观月的美好愿望。他这种身处逆境而对人生充满希望的情怀,不是昭然可见吗?
特别是《钴汜潭西小丘记》中,作者赋予乱石以生命,写出它们不甘浸没土中,“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的群象,那奇石有如牛马奔饮潭水,有如熊罴登山奋进。这分明写出它们的情感意志,表达了作者不甘寂寞,要有所作为的愿望,以及他壮志酬怀的决心。
《小石潭记》是一篇十分精彩的散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听,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于是,“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潭水是怎样的清洌呢?他通过写潭中游鱼的活泼姿态来衬托水清,又借“日光下澈”的作用,阳光照澈潭水,潭水给人一种透明感。所以鱼“皆若空游无所依”,而鱼影布于石上,鱼的动与静能从鱼影在石上的变化中映衬出来。这样,才有了群鱼时而?然不动,时而?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生动画面。作者通过游鱼的多姿,潭水的清澈,表达了作者心灵纯净,心乐与心净合一的博大情怀。每读到此,总有一种心灵被洗净的感觉,令人赏心悦目,心旌神摇。
《袁家渴记》中,水中小山写得真好。文中写风“振动大木,掩苒众草”,使人可闻风声;“冲涛旋濑,退贮溪谷”,使人可闻水响;“纷红骇绿,蓊?香气”,使人可闻花气。呵,先生真是心含静气,笔凝诗情,读到这样的文字,尤如香风送爽,沁人心脾。
读到这里,我们仿佛从这赋色清丽的山水长卷中,体味到一位高贤的人生心路。《小石城山记》是《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文章最后设问造物者,把奇石安排在这里,是颂信为了安慰那些谪居此地的贤人呢?还是因为楚国南方
地区少有杰出人才出现,才产生许多奇石呢?